文/薛涌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目击记】 自从共和党开完全国大会,再加上游艇老兵的攻击,克里的支持率便大幅下跌,现在已全面落后于布什了,在几个关键的摇摆州,也由以前的微弱优势领先,转为微弱落后。显然,民主党阵营很是着急,不过有人说民主党内部已经一片悲观,我倒不相信,因为我所接触的义工们都仍然确信克里会胜。 最近迈克尔·摩尔又发出了一封email,从他的内容来看,民主党阵营的悲观情绪倒是确实存在的,他的email就是专门来给大家打气的。他直接了当地说:“民意调查是错的。”原因有三:“第一,他们是调查那些‘可能的投票者’,‘可能’是指在过去的选举中持续投票的人,那么就不包括这次将第一次投票的年轻人,和很多以前不投票但决定这次要投票的人。第二,民意调查不找那些主要使用手机的人,而这又意味着他们不调查年轻人。最后,正如调查者John Zogby在上个星期所揭示的,大部分民意调查都太倾向于共和党。你要是相信那些民意调查,那可就太蠢了。” 他狠狠地嘲笑了那些悲观者一番,甚至承认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私下里敬仰共和党人:他们冷酷无情,从不放弃。”摩尔随后一段话说得极有趣:“如果我再听到谁跟我说克里是个差劲的候选人、毫无胜机......他妈的,他当然是个差劲的候选人--他是个民主党人!这个可怜的政党,居然把上次赢得的选举又输掉了!你还能指望什么,Bruce Springsteen来竞选?Bruce会是个超级总统,但他那样的人不会来竞选--你我也不会。克里这样的人才会去竞选。是的,当然我们谁出马都会比克里干得好,当然我们会把那些骗人的游艇老兵砸个稀巴烂,可我们没来竞选总统--克里来了。那么就不要再抱怨了,我们唯有从实际条件出发。” 摩尔来信的要点就是给大家树立必胜的信心,他在信的最后说:“醒来吧!我们才是大多数!一半以上的美国人是赞同多元化、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反对攻击性武器的--而且54%的人相信伊拉克战争是错的。你都不用去说服他们--你只要去给他们一线希望,并开车带他们去投票。你能做到吗?你会去做吗?” 我也不知道摩尔说的是否完全在理,不过我周围的人好像也以反对布什的居多。第一次总统辩论那天,我和公司的同事雷蒙、乔、阿伦在一起聊天,乔问大家是否会看晚上的电视辩论,雷蒙说:“我想我会看。我需要找一个支持克里的理由。”他说:“我不喜欢目前的两党政治,两大党都腐败污浊,没啥区别。我以前一向都是把票投给其他小党。不过今年的选举好像太重要了,我想我不能把票投给别人了。我很讨厌布什,可是克里也不怎么样,所以我今晚会看电视,看看克里是否还有任何值得我支持的地方。” 雷蒙的意思是,很多人把票投给克里,不是因为他们支持克里,只是因为他们反对布什,但他不想投票反对某人,而想投票赞成某个候选人。乔说:“你怎么会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呢?”雷蒙说:“我就是还没有。”乔说:“大部分人都早就做出决定了,因为布什这个人哪,你要么就喜欢他喜欢得要命,要么就对他恨之入骨!” 乔自己是反对布什的,他对克里目前的处境很同情:“参议员一般很难竞选当上总统,因为他们的投票记录太多了,太容易被对手翻出旧帐,小辫子一抓一大把!”我一想,也是,过去二十年的美国总统,就没有一个是参议员,除了老布什是从副总统升上来外,其余都是州长出身。但乔又说:“不过州长也不是没有记录。”他大谈布什在德克萨斯州长任上的劣迹,从死刑到教育,一应俱全,最后还扯到佛罗里达州,到现在仍然没有更新投票机器。我说:“那是,你不看看是谁在那里当州长--他弟弟!” 阿伦也仍然犹豫不决,他是犹太人,也不喜欢布什,但布什的伊拉克战争很对以色列的口味,所以阿伦还没有决定,后来他说:“我也不知道,我想我会听从我们的拉比,他叫投给谁,我就投给谁。”看来犹太人的团结还真是名不虚传。 经过这番讨论预热后,我晚上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果然,各个新闻频道都在热炒,很多台还在电视屏幕的下方搞了个倒计时,弄得好像万众期盼的世纪大战似的。这次辩论是在佛罗里达的迈阿密大学举行,各大电视台进驻,自然引得本来就不安分的大学生们兴奋不已,主持人和评论员在镜头里侃侃而谈,她们就在背后又蹦又跳,招手尖叫。大部分人都是有自己的支持对象的,这时乘机把旗号打出来,但见“布什-切尼”与“克里-爱德华兹”齐飞,“说谎、凶手”共“反复无常”一色,两派杂处人群之中,和平共处,各自吆喝,热闹非常。 除了两大党外,其他声音也可以在大学生那里听到。有人举着“辩战纳德尔”的牌子,是抗议两党自顾自地辩论,不与第三党和独立候选人辩论,没有给美国人完全的选择。还有人举着自由党候选人“班纳瑞克-坎帕格纳”的牌子,让我觉得格外亲切。 由于这次辩论里,观众无法自由提问,电视台就请来民主党和共和党阵营各一人,让周围的大学生们自由提问,过一把瘾。大学生们显然还是支持民主党的多,问题大多直奔战争、环境等共和党的要害而去。 纷纷攘攘地闹了大半晚,正戏终于开锣了。主持人是来自PBS的吉姆·莱勒,他主持总统候选人已经很多年了,是深得公众信任的中立主持人。他宣布了辩论的规则:他轮流向两位候选人发问,他们有两分钟的回答时间,另一方有90秒的反击时间,如果需要,还可以给双方再加各30秒的辩论。观众无法提问,也不能鼓掌或发出嘘声,只能保持绝对缄默。所有的问题都是由吉姆自己撰写的,并且不曾泄漏给任何人。候选人只能回答问题,不能向对方提问。 时间一到,布什和克里分别从舞台的两侧步出,握手致意。不出我所料的是,布什首先松开手,回到自己的讲台,克里还在那里意犹未尽地向大家挥手。因为布什比克里矮一头,所以他显然不愿意和克里站在一起太多时间。听说事先双方签了个厚达24的协议书,详细规定了辩论里的各方细节,包括讲台的高度,及相互距离。布什一方希望两个讲台离得远些,以免布什看起来不够高大,并且在辩论中两人不得随便走动。 第一个问题经过扔硬币决定,是给克里的:“你是否相信你能比布什总统更好地防止九一一再次发生?” 克里当然立刻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是的。”不过他随即口气放软,先感谢了众人,慰问了刚刚又遭飓风之灾的佛罗里达,这才回到正题,大谈布什在国家安全上犯的错误,主要是指责他的单边主义,并宣称自己有更好的计划。轮到布什反击时,他也不忘记先感谢加慰问,然后一开口,果然不出我所料,第一个词就是“九一一”。他说:“九一一使我们必须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意思是过去的盟国、联合国式外交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反恐战争的需要,并给自己过去三年的工作评功摆好。 第二个问题也很直接,吉姆问布什:“你是否相信如果克里成为新总统,会使九一一更可能再次发生?” 布什很聪明地先避开了这个问题:“我相信这不会发生。我相信我会赢得选举。”随后就开始攻击克里的最弱点:立场不定,再次列举他在反恐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但就是不肯做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来自于切尼的一次公开谈话,他说,如果克里当选,美国很可能再次遭受恐怖袭击。此言一出,舆论大哗,被民主党人抓住穷打了一阵子,因此布什不可能再明确地承认了。 随后双方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不过说实话,大部分内容我都早已听到过多次了,双方无非一再强调重复而已。不久,辩论就由剧情片转变为效果片,我觉得看他们俩说话,比听他们在说什么要更有趣。由于克里比布什高出一截,而讲台是一样高的,使得布什站在那里,只露出胸和头,必须以肘支桌,看上去很矮小,克里则可以将手自然地摆在讲台上,露出整个上身,形象要顺眼得多。 有些电视台将屏幕分为两半,同时播发两人画面。布什在克里发言时,总做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表情十分可爱,加上他的身材看上去比较小,远看便象个小孩子一样。克里的身材高瘦,在布什发言时总是面带微笑地做笔记,看上去象在上课的大学生。更有趣的是,由于两人的身高有差别,每当镜头由克里单独发言切换到两人共存时,摄像机就会调整高度,使两人看上去肩并肩一样高,那时,克里的讲台就会低下去一大块。 当然内容偶然还是有些亮点的。在布什又一次攻击克里立场不定后,克里承认了自己犯过错误,即投票赞成攻打伊拉克,但又提出,我们应当知错就改,不应该明知错误,还继续坚持下去,因为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伊拉克形势是一团糟。这个说法我觉得不错,虽然算不上“有力回击”,但至少他现在能自圆其说了。 不过克里对另一个关键问题的回答让我大失所望。他一再提到他“有个更好的计划”,吉姆便让他详细说一说,这本是他绝好的机会,结果他只能重复那些大而化之的原则,然后迅速又进入到对布什的攻击,无法向观众真正解释他的计划。我想,以伊拉克目前的形势而言,想拟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确实很难,但如果连一个能填满两分钟的回答时间的大纲都没有准备出来,不能不说是他的过失。很多人会因此怀疑,他只有一个计划,那就是“反对布什”,至于如果他上台后到底该怎么办,他自己也不知道。 辩论中友好的场面也发生过一次,吉姆问布什:“你是否相信克里参议员有一些品格上的问题,使他不足以胜任美国的总司令?”布什当然不好直说克里的人品卑劣,但要说克里的好话,他好像也有点准备不足。他结结巴巴地表达了对克里曾服兵役的敬意,并说克里是个好父亲,女儿也不错。克里在回答时感谢了他的评价,并且也称赞了他的女儿,虽然“有几次她们的话可真把我逗乐了。”布什插话说:“我一直试图管教她们。”克里敏捷地回答说:“我一直在学着不这么做。” 这是当晚两人在发言时唯一的互动,观众也发出了当晚难得的笑声。 辩论结束后,一堆政治评论员马上如雨后春笋搬地在电视屏幕上冒了出来,开始左分析、右分析,其中某些人是有鲜明的党派立场的,自然一边倒地为自己的候选人叫好,另外一些中立的评论员则意见各殊,但基本上都认为,双方表现都不错,欲知后事如何,还听下回分解。电视台乘机做广告,提醒大家后面还有一场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两场总统候选人辩论,欲知后事如何,还看下回电视。 我另外还有事情可做:我早就收到克里阵营的email,要求大家在辩论结束之后,上到各个媒体的网站参加投票,务必要使克里的支持率超过布什。他们的口号倒也堂皇:“不要让共和党又偷走一场胜利!”看来他们也向共和党学到了一点,就是不管自己有没有胜,都要做出胜的样子来。用我第一次参加克里支持者聚会时宣传组的话说就是:“印象即事实”。他们办展示秀,在十字路口展示克里的巨幅招牌,也正是同一个意思:让选民知道,克里有大量的支持者,即将赢得选举。 以前我总想不通,美国IT泡沫破裂之后,那么多CEO都靠什么吃饭去了,现在我明白了:他们大部分都投身政治来了,敢情选总统和做网站是一个道理--“炒”。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版权还是我们中国人的。 email里早就给出了各大媒体的链接,我上去一看,有几家已经开了投票,让观众说出心目中的辩论胜者,结果自然是克里压倒性获胜。可惜这样的结果实在没有什么可信度。 第二天早上,我打开电子信箱,哇塞,民主党乘胜追击,又发了一封email,不仅仅要求我们去网站投票,还要我们给当地的电视台、广播台打电话,甚至还要给报纸写信。 在办公室里我和大家也讨论了一会儿昨天的辩论。雷蒙比较失望:“我看了一个小时,就关掉电视机了,因为他们总是在重复、重复、重复,我知道我再看下去也不会听到什么新东西,还不如去睡觉。”他仍然没有决定将投票给谁。 乔自然还是支持克里,虽然他觉得两人的表现平分秋色。这和我的猜测是一样的:大部分人不会被这么一场辩论就改变主意,毕竟今年的选战如此炽烈,媒体里已经有数不清的信息了,该选边的人都早就选好边了,对没选的人来说,一场90分钟的辩论,也不足以打动他们。 总的来说,第一场辩论的主题是反恐战争和国土安全,是布什的强项。克里在辩论中的表现,不说略胜布什,至少不输,那么在后面的辩论中,经济问题和国内政策是民主党的强项,应该可望有所收获。再加上副总统候选人辩论,爱德华兹对切尼,是阳光帅哥对中年秃男,爱德华兹又有一直服务于穷人的记录,而切尼则有halliburton丑闻缠身,虽然切尼老谋深算,不可低估,但在一般观众看来,恐怕还将是爱德华兹占优。克里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随后的这个星期六,“saturday night live”的新季度终于开始了。果然,开场节目是模仿总统辩论,布什和克里都被拿出来狠狠地涮了一顿。“主持人”模仿吉姆的样子说:“我们的规则是,每个人都有两分钟时间回答问题,然后布什总统将把所有问题都引到九一一上去,而克里参议员将提醒您他在越南得到过的勋章。” 在回答问题时,“布什”总是不知所措,只会一再重复:“我们努力工作(work hard)......艰难工作(hard work).......晚上也工作......周末也工作......我们的工作真的很努力......工作真的很艰难......” “克里”在回答问题时则首先响亮地说:“一枚银星勋章、一枚铜星勋章、和三枚紫心勋章!”然后才装作醒悟的样子说:“哦,吉姆,对不起,我还以为你在问我在越南得到过的勋章呢!”他说话的时候,两手手势不断,尤其是在说到“大规模杀伤武器”时,就用手画箱子状,说到“核武器”时,就用手画导弹状,真是笑死人。 “主持人”问“布什”:你的伊拉克计划是什么?“布什”说:“我们的计划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们冲进去,摧毁萨达姆政权,给伊拉克人民自由。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胜利完成了。在第二阶段,我们佯装失败,让那些恐怖分子、反叛分子们都自以为胜利,纷纷出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一阶段正在顺利进行中。”“主持人”问:“那么第三阶段呢?”“布什”便开始支吾:“我们正在筹划中......努力工作地筹划......艰难工作......” “克里”的立场不定自然也是绝好的嘲笑对象。他先说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后来又说有,“主持人”问他时,“克里”理直气壮地说:“我改变主意了!” SNL虽然在自由派横行的纽约,但并没有好克里恶布什,而是看谁身上有笑料就拿谁开心。当晚还有两个节目和选举有关,一个是模仿克里的竞选总部,还有一个是模仿游艇老兵攻击克里的广告,都是超级搞笑。搞笑要紧,政治靠后,这个立场我很喜欢,也不枉我扇他们一场。后面还有三场辩论,看看他们--共和党、民主党、还有SNL--还能再翻出什么花样来。(文/老摇,摘自世纪中国) 【快讯】美大选第二场辩论今日(9日)上午结束 美国总统大选第2轮电视辩论今晨9时(美东时间8日晚9时)举行。刚发表的《迪尔费尔报告》明确指出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8日公布的最新就业数据显示创造就业的情况并不理想,这些都成为克里在舌战中围攻布什的有力“弹药”。第二次辩论前美联社最新民调显示,克里的支持率稍稍领先布什,而布什无论在个人品格、伊拉克战争以至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支持率全面下跌。 在辩论中,布什强烈为自己的经济政策和伊拉克战争辩护,克里则指责布什由于缺少谋求连任的正当记录,就在选举过程中不惜对对手进行诋毁污蔑,在伊拉克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在选举中使用“大规模欺骗武器”。 辩论开始后,两人立即开始相互攻击。布什告诉听众,克里一再在伊拉克问题上变换立场,不适于在这个危险丛生的时代领导美国。他说:“我不知道你如何能在这个战争和动荡的时代领导国家。” 他为伊拉克战争辩护,称克里和他一样都把萨达姆视为威胁,“我们都认为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伊拉克核查报告日前刚刚发表,结论是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什谈到这一问题时说,“我们发现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我很不高兴。”但是美国三军总司令布什总统坚持说,萨达姆构成一种独特的威胁,把他赶下台,世界更安全。 克里回应说,布什在战争的处理上使伊拉克处于混乱状态,布什总统使得世界更危险了,“因为总统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克里还说,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没有得到欧洲盟国的支持,因而自食其言。而且,他把朝鲜和伊朗这些具有核武器野心的国家放到一边。 针对布什阵营攻击自己立场不坚定,克里称布什的这种做法是想转移视线,他说:“总统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于是他把竞选运动转变成为大规模欺骗武器,大做广告轰击我总是在这里那里变换立场。” 第一个听众就是问克里的立场问题,克里回答说:“我坦白告诉你,在伊拉克问题上我从来没有改变过思想,我会明智地使用(参议员的)权力,不会还没制定好一个能够赢得和平的计划就急急忙忙发动战争。”他说,伊朗和朝鲜如今比伊拉克战争之前威胁更大,“他(布什)找错了对象,没把目标集中在真正的敌人本·拉登身上”。 辩论的上半部分侧重辩论伊拉克问题,而后来接着辩论美国经济问题。克里指责,布什是自上世纪20年代末经济大萧条以来首位执政时期工作机会减少的总统,与美国最无作为的总统胡佛有得一比。 选民虽关切伊拉克问题,但经济才是他们最担忧的事。联邦劳工部在辩论会当天上午公布的美国最新就业统计报告,显示全美9月新增的工作机会远低于市场人士预期,失业率仍维持在5.4%%。(新华网) 【美国大选电视辩论快评】 ●看师兄弟过招儿 在美国东部时间9月30日9点,克里与布什在大选中第一次面对面过招儿。这首场辩论从技术上看,克里明显占了上风。他虽然没有取得当年里根对卡特首场辩论那样的决定性胜利,但是再度显示出绝地逢生的本色,把一场眼看要输掉的比赛,又挽回到势均力敌的局面。 克里和布什,比起克林顿和里根来,都属于二流政治家。不过,两个人在各自的政治生涯中,除了三十年前刚刚出道儿时竞选众议员败阵外,还从来没有在辩论中失败过,所以都被称为优秀的辩论家。而他们两个的辩才,竟全是一个师傅训练出来的。这个师傅就是已经过世的耶鲁大学教授Rollin G. Osterweis。 Osterweis在耶鲁任教时,讲授一门热门而容易的课:“美国讲演术的历史”。学生上课不仅要研究从林肯到罗斯福等美国最伟大的政治家的重要讲演,而且还要在课上亲身演习。美国的教育从小就非常强调个人表现。在大学前,学生就常常修讲演课、进辩论队。讲演实际上横跨学校的正式课程和课余活动,既能从中得到学术训练,又可以象参加运动队、合唱团一样出尽风头。所以凡是有表现欲和领袖才能的人,都不太会漏掉这门课。 克里在学期间,显然是Osterweis教授手下的爱将。他不仅选了Osterweis得课,而且还进了由Osterweis充当教练的耶鲁辩论队,成为校园明星。1966年,克里与来访的英国队交手,题目是联合国的正当性,克里作为捍卫联合国的“正方”击败了对手。也难怪,后来Osterweis教授总和自己的女儿讲起克里。 布什也选了Osterweis教授的课。对这个“派对大王”来说,这大概是耶鲁最有意思的课之一吧。他可能在别的课上睡觉,但这门课一定学得认真。虽然在Osterweis教授那里没有留下什么了不起的记录,但据布什自己说,他从课中受益匪浅,比如如何直接了当地讲话,如何和听众沟通等等。从他日后政治辩论的表现来看,此言不虚。 Osterweis教授在辩论术上有两大“秘传”,克里和布什各得其一。对Osterweis教授来说,辩论者首先要有实实在在的价值和原则与听众沟通。第二,辩论者还要使听众感到他们拥有你所宣示的理念,这样你就把自己变成听众的一分子。等听众离开时,他们觉得你讲的就是他们想的。 这两大真传,就是辩论前媒体炒作的克里的“内容”与布什的“风格”。克里显然有一肚子的理念要传达。比如他的医疗保险计划等等,连保守的“经济学人”也颇有赞许之辞。他显得象个老师,能够把握事物的复杂和微妙之处。而Osterweis教授一直认为,总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老师。 布什则掌握了Osterweis教授的第二个原则。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的小民百姓,能够理解听众的情绪,善于单刀直入,简单明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即使他的政策不得人心,但民调显示,67%的美国人喜欢他这个人(尽管不一定喜欢他的政策)。 师兄弟各得师傅一大秘传,交起手来谁学到的那一招儿管用,实在是大家翘首以待的事情。笔者事前对克里担心是,他不乏政治见识,但是算计太多,常常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克林顿作为过来人谈起辩论来说:“大选的辩论之紧张激烈,要求大量的感情投入。在这种撕杀中,你很难作假,很难有效地为一个你不信的东西去辩护。”克里能否摔开他的算计,露出真正的色彩,将决定他能否说服选民他是个有信仰的人。同时,老师的形象在大选政治中不是个好形象。因为大选实际上是候选人到选民那里求职。选民是老板。在自己的老板面前摆老师的派头,显然不是致胜之路。 从现场表现上看,克里这次露出本色,明确表明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因而论证起来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在大部分时间主宰了辩论,同时基本避免了老师那种高高在上的劲头,显得诚恳而有见解。克里是有名的后来居上的冲刺选手,常常在被人逼到墙角、走投无路时,会奋死一击、反败为胜。这次的表现,也许标志着他有力的冲刺的开始。 布什的长处是能够和选民沟通,显得真诚。他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化,归结于几个单纯的原则,而且会频频回到几个有力的简单句上来,如同和听众一起喊口号一样,引起大家的共鸣。不过,如今伊拉克局势不见转机,经济恢复有气无力。如果现实和口号对不上号,口号就显得空洞。这次辩论,证明了布什在这方面有较大的麻烦。 特别是在后半程,他显得疲劳、沮丧,甚至在一次回答提问时说:“我已经申明我的立场,我还能说什么?”这在惜时如命的辩论中,是无论如何不应该出现的场面。 总而言之,克里开场有些紧张,但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兴奋。布什则显得有些不情愿在这里辩论。两人的对比,颇象1960年生机勃勃的肯尼迪辩论被感冒折腾得提不起精神的尼克松。那次辩论中肯尼迪的绝地优势,使他最后险胜尼克松。 这场辩论,主题是布什占优势的外交,不是克里占优势的内政。所以这是在布什领地中的辩论。克里成功地指出了布什政策的失败:在伊拉克没有一个收拾残局的计划,发动战争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频频失算,同时在国土安全上漏洞太多,防止核扩散不利,北朝鲜有了核武器,伊朗正在拥有核武器。特别是克里反复指出,当美军把拉登围困在阿富汗山区时,布什没有投入美军围剿,而把这么关键的任务交给了当地的军阀,让拉登逃脱。对这些指控,布什都没有有力地捍卫自己的立场,而一再重复几句无法服人的简单的老调。 如果Osterweis教授还活着,他看了这场辩论,无疑还会把克里选进自己的辩论队,把布什当作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可惜,选总统比大学辩论比赛要复杂的多。克里在伊拉克问题上反复无常,这一弱点绝不会被布什放过。布什阵营的广告会不竭余力地攻击:克里也许比布什能说,但他说的话可以全不算数。 不过无论如何,笔者在辩论之前已经认为克里大势已去,如今又觉得克里几乎快扳平了。经此一战,大家对看后面辩论的兴趣一下子大了起来,觉得克里不是不可考虑。这也正式克里要在这场辩论中达到的战略目标。 ●关于辩论的辩论 克里与布什辩论的初期反响已经显现:克里获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在民调中的支持率和布什拉平。不过,辩论对选民的影响非常复杂,不能简单以辩论的胜败论英雄。回顾历史,1984年蒙代尔挑战里根,在第一轮辩论中大获全胜。1988年大选杜卡基斯在首轮辩论中击败老布什。1992年大选首轮辩论是老布什、克林顿和佩罗特三箭齐发,结果佩罗特获胜。2000年戈尔战布什,第一轮辩论戈尔也胜了布什。上述胜利者,谁也没有赢得大选。 蒙代尔与里根之战很好解释。里根在第一场辩论是一度语义不清、思维混乱,有人说实际上那已经是里根后来患的老年痴呆的初期症状。不过,里根第二场立即恢复风采,征服了选民,不能作为输了辩论却赢得选举的例子。最有借鉴意义的是2000年戈尔对布什的首场辩论。辩论刚刚结束,选民的反应是戈尔赢。但几天后,民意倒转,普遍认为布什赢。大选后再分析,戈尔道理讲得通顺流畅,但举止失当,一声叹气被媒体反复播放,最后选民变了主意。那次大选他实际上就输在首场辩论上。 可见,辩论要影响民意,在短期内也须经过两个过程。第一是直接观战的选民的印象。这一印象,第二、三天就能够从民调中反映出来。第二,候选人的表现,被媒体反复炒作、分析,一些当时不被人注意的镜头被反复播放。这种经过媒体解释、消化过的辩论,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又会对选民形成第二冲击波。戈尔就是被这第二冲击波撂倒的。所以分析家把辩论分成内容和风格两部分,并认为常常风格比内容还重要。戈尔当年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民主党事先极力贬低布什的智力,布什将计就计,让媒体创造了一个戈尔会在辩论上占上风的期望。真一交手,戈尔确实占上风,但他偏偏在布什回答问题有一声“哀其不争”式的叹气。同情弱者的选民一下子就觉得你也太欺负人了。这是戈尔先赢后输的关键。 也难怪,这次辩论前,双方激烈地讨价还价,特别是要争取在风格上占优。比如,克里考虑问题复杂,布什善于化繁为简;克里讲话太长,布什讲话精练。于是,民主党希望去掉候选人讲台上的计时警报器,以减轻克里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寒冷的麻萨诸塞州的克里容易出汗,大概来自酷热的德州的布什比较能抗热,而女选民不喜欢动不动就出汗的人,觉得那种人心虚。所以,据说共和党要求把场地的温度调高一些。从衣着看,克里系红领带,满脸生辉,富于挑战性、攻击性,传达了国家需要一个新面孔的信息。记得2000年布什和戈尔最后一场辩论,大家殊死一拼,全系上攻击性的红领带,场面十分“火”爆。但这次布什则系蓝领带,安祥、稳重、自信,给人一种牢靠的感觉。据说他当总统后,华盛顿蓝领带风行,这多少反应了他心理踏实的、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双方一交手,布什就乱了套。克里火力凶猛,布什在当上“战时总统”后,第一次面对面地被政敌如此激烈攻击,心理状态显然没有调整过来。他不仅讲不出道理,而且几个回合都比克里用的时间长。到后半程处于下风时,倒是他开始出汗,并有焦躁、轻蔑、不耐烦等傲慢的表情。据心理学家观察,到双方作最后陈述时,克里每分钟眨49次眼,属于正常。布什则每分钟眨111次眼,反映了其心理之紧张和失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布什竞选时一天到晚说作为三军领袖要能够顶住压力,关键时刻不眨眼。如今自己在那里不停眨眼,一副窝囊样。这绝不是一个战时总统应有的形象。 那么,这第一轮辩论经过媒体炒作后,布什是否还会象与戈尔辩论那样先输后赢呢? 看来这种可能很小。上次戈尔输在举止傲慢,布什这次犯得恰恰是戈尔的毛病。反观克里,他在布什讲话时常常面对微笑,不时点头,而且不停地记笔记,显得非常诚恳、谦虚,尊重对手,在风格上的表现几乎是滴水不漏,没有给媒体留下任何炒作的余地。要炒作应该是对布什更不利。 不过,今年已经不是2000年。戈尔的叹气被媒体炒作后,改变了选举的结果。如今媒体上也纷纷有所反思:人非木石,当总统的人也是个感情动物,显露些自己的感情并无大过。大选应该比候选人的实质性政策,而不是个人一时的情绪。媒体这样炒作,扭曲了健康的政治过程。所以,今年第二次碰到这种事情,媒体多少会对布什手下留情。相反,民主党在这方面应该小心乐极生悲。辩论一结束,民主党的网站上就出现布什辩论时的脸谱,希望媒体能象2000年处理戈尔的叹气那样对付布什。 共和党的媒体,则迅速承认布什技术上失败,希望把胜负限制在双方的辩论技巧这个狭窄领域,打造一个克里是超一流的辩论家,但布什是一个实干的总统的形象,并提高下一轮辩论对克里的希望值,增加选民对布什的同情心,降低对他的要求,让大家觉得我们的总统是个实在人,说不过那些油头滑脑的精英。这一战术,弄好了可以化被动为出动(更何况布什自己在辩论后又换上红领带,力图振作,加大对克里攻击的火力)。民主党如果不知是计,还象四年前那样低估布什,便有自投罗网的危险。 民主党要作的,不是在布什的风格上说三道四。而是要强调:布什是一个超级辩论家,从来没有输过,这次失手,不是技术失误或发挥失常,而是他没有东西向美国人民交代。只有这样界定辩论的结果,克里才有连胜的可能。从现在的局面看,在民调中落后的克里大选要赢,辩论必须连胜三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