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Http://ccpri.szu.edu.cn

深圳“流言”——关于深圳的N个“神话”

 
[文章摘自天涯网络,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
 

  文/北风那个吹  
 
  在网络上潜水,总能看到一些谈论深圳的帖子,称赞的、批评的、谩骂的,我历来持旁观的态度。但是,遇到这样的帖子,总是要看一看,谁让俺在深圳生活了十年了呢。对这个城市,还是有些感情的。 
  之所以出来说话,而且费了一些力气查资料,是因为最近一年多来,感到网络上的批评有点走样的危险(有些时候,已经不是正常的批评和建议)。弄不好,深圳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被歧视、被诋毁的地方,就像河南一样。我是一个河南人,经历了河南人先被非议,然后被歧视的过程。而且,我还感到,当年河南人被歧视、被孤立,可能还是一种大家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可现在对深圳,就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了。 
  第一个“神话”:深圳是个吃人的城市 
  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外地的网友,告诉他我是深圳的。他的回贴让我大吃一惊:没有去过深圳,听说那是一个吃人的城市,有无数打工妹。 
  这位网友的说法,显然是来自很多深圳的负面新闻,比如深圳打工者利益得不到保护,欠薪、加班、缺少劳动保护,深圳招工遇到困难,深圳搞梳理行动,清理违法建筑,深圳不取消借读费,非户籍人口在深圳生存越来越难等等。对于这类说法,我不想从正面反驳,只想说两个事实。一是近年来深圳的三来一补企业出现了内迁的倾向,究其原因,是因为深圳要求所有企业都要给员工购买社保,增加了这些企业的成本。但在内地不少城市,不用购买,因而成本可以降低。 
  第二个事实是,深圳目前的人口已经达到1200万左右,其中1000万人是外来人口,这个数字相当于北京和上海的总和,位居全国第一。我不相信,一个吃人的城市,人口能越来越多。一个吃人的城市,能成为中国消化农民工最多的城市,为中国城市化进程贡献最大的城市。我相信,在维护外来人口权益方面,深圳肯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结果说明一切,事实就是,深圳目前是最适合外来人口生存的城市。 
  第二个“神话”:苏州将超过深圳,深圳的经济不行了 
  苏州的GDP今年很可能超过深圳,于是这又成为一些人否定深圳的利器。那么深圳的经济是不是真的不行了?两个月前,我曾经在深圳新闻网写过一篇文章,现在不妨摘要如下: 
  最近一两年来,中国各城市经济总量前十名排行榜上,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一是广州的GDP逐步接近北京,二是苏州在被深圳超过几年之后,日渐逼近深圳。但是,这两个趋势中,只有一个趋势引起了传媒和网络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这就是苏州的GDP将超过深圳。几乎在所有的报道和多数人的讨论中,都把这作为深圳乃至珠三角边缘化的标志(奇怪的是,没有人谈论广州将超过北京的实事,也没有人认为北京被边缘化了)。 
  我们且不讨论上述奇怪的现象,与近年来“唱衰”深圳乃至珠三角的浪潮有没有联系,仅仅就事论事,从不同的角度和数字,看看苏州和深圳两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到底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1、面积、人口、经济总量 
  苏州现辖4区(平江、沧浪、金阊、郊区)6市(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和吴县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城区为66万平方公里,2003年户籍人口571万,官方公布的暂住人口259万人,官方承认的总人口830万人。实际人口应该超过1000万人。 
  深圳现下辖6个区,没有代管的县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为山地。2003年户籍人口158万人,官方承认的暂住人口400万人,官方承认的总人口558万人。实际人口应该已经超过1000万人。 
  2003年,深圳的GDP为2860亿元,苏州为2802亿元,两者相差仅58亿元,其中苏州的增速快过深圳。如果2004年深圳不把房屋租赁产生的几百亿计算入GDP(目前一分钱也没有计算),那么苏州的GDP2004年超过深圳应该有9成希望。 
  从面积上看,苏州是深圳的4倍;从人口上看,两个城市相当;从区位上看,一个靠近上海,一个靠近香港,都处于大都市的辐射之下;从经济总量看,深圳实际总量仍然超过苏州10%到20%,因为深圳拥有大量统计以外的地下经济,政府也刻意遗忘了一些东西。 
  2、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 
  2003年深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7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出口总额629.62亿美元,增长35.2%;进口总额544.37亿美元,增长33.8%。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0.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全年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98家。 
  2003年苏州,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达到65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4 %,其中出口总额32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2%。实际利用外资68.0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4%。 
  苏州目前的对外贸易总量只有深圳的一半,但是增速惊人,如果以这种速度增长,最多3年,苏州可能超过深圳成为中国进出口最多的城市(但是,未来基数大了之后,苏州对外贸易增速肯定会降下来的)。在利用外资方面,苏州已经是全国第一。 
  3、资金总量与金融业 
  资金是经济的血液和原动力,资金在那里聚集,就说明那里有活力。 
  2003年,深圳的资金总量(银行系统的各项存款余额)折合7070亿元人民币(增长22%),其中个人储蓄存款2200亿元人民币,均列全国第四;同年,苏州的资金总量为3149亿元(增长41%),储蓄为1470亿元,均列全国第十名。其中苏州的资金总量,只有深圳的一半,差距还比较明显。但是苏州的增速比深圳快。 
  在金融业上,苏州与深圳的差距是巨大的,深圳的基金公司、证券商和上市公司数量,都远远超过苏州。深圳拥有交易所,苏州没有。 
  4、居民消费能力 
  深圳夹在广州和香港之间,苏州夹在南京和上海之间,在国内贸易,特别是零售业方面,辐射能力都一般。因此,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数字,基本上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2003年,深圳这一数字为801亿元,增长比例为16%;苏州为5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苏州只有深圳的66%。如果你晚上在深圳上百城中村走走,就会知道,深圳的801亿元与实际数字差距会比较大,因为那些小夜店是没有纳入统计的。 
  反映居民消费能力的还有一个重要数字,就是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也就是个人贷款买车、买房从银行的借款。2003年深圳为1051亿元,居全国第四。苏州的数字没有查到,但是杭州的数字有,为471亿元(宁波才232亿元),列全国第五,从杭州的房价和汽车消费观察,苏州的数字肯定没有杭州高,因此,苏州这一数字肯定不到深圳的一半。 
  还有一个反映居民消费能力的数字——餐饮业零售额,也就是居民下馆子的消费额,深圳2003年为134亿元,居全国第五。同样没有查到苏州的数字,但是有无锡、南京和杭州的数字,分别为80、69、64亿元,估计苏州也不应该超过80亿元,与深圳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4、大型基础设施与辐射能力 
  苏州没有机场,只有内河港口,没有口岸。 
  深圳机场2003年客运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在全国列第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今年将达到1300万标箱,逼近上海),在全球列第四。深圳拥有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 
  5、财政能力 
  苏州2003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达409.9亿元,同口径增长3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31亿元,同口径增长4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0.5亿元,同口径增长43.2%。 
  深圳2003年全口径财政收入963.6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7.27亿元,同口径比增长15.6%。 
  可以看出,虽然苏州在利用外资方面已经超过深圳,GDP可能很快超过深圳,但是苏州在综合经济实力上仍然与深圳差距较大。此外,在辐射能力、市政建设、生活设施等方面,苏州与深圳也都有相当距离。苏州的成就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但是深圳综合势力位居全国第四已经相当稳固,苏州在一定时期内是难以超越的。 
  第三个“神话”:深圳是个不适宜生存的城市 
  治安环境恶化,空气质量恶化,交通恶化,深圳已经成为一个不适宜生存的城市。有两个帖子,在网上很有名,一个好像是说,在深圳大家见面问候语是:“今天你被抢了吗?”。另外一个是说深圳是“恐怖之城”。 
  深圳的治安差,是一个事实,这与整个珠三角的大环境有关。来深圳十年,我被偷过3次,太太被偷过两次。深圳治安差,与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倒挂,有直接的关系。在内地,无论一个城市、一个社会,都是熟人社会,大家谁都认识谁,道德在那里起作用。可来了深圳,谁也不认识谁。道德约束力下降,犯罪就可能增加。其次,是警力的问题。如果按照实际人口计算,深圳的警力配备率只有上海、广州的三分之一。加上一些派出所基层干警比例低,在深圳的一些地方,的确有见警察困难的问题。近年来,深圳一直在增加警力,最近又推出了网格化步警,相信未来社会治安会逐步好转。否则,深圳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深圳治安差,好像也是自由的一个代价。由于深圳不是传统的熟人社会,大家谁也不打听谁的隐私,谁也不干涉谁的生活。比如我与一位同事共事了五六年,对于她的婚姻状况,一直不清楚,听说离婚了,又好像没有。问她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也说不清楚。正是这种自由,让很多人向往深圳。 
  至于说到深圳这两年的空气质量和交通状况,的确难以让人满意。深圳现在每天增加500辆汽车,汽车总量已经达到70万辆。我查过有关的数字,深圳现在每年新增私家车的数量,超过上海和广州。车多了,路就会堵,空气质量就会下降。在上个月,深圳出现了连续1个月的灰霾天气,大家已经开始讨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问题。上个月曾经两次驱车穿越珠三角,发现这个地区都笼罩在灰霾之中。 
  但是客观地说,深圳乃至珠三角的空气质量还是优于环渤海和长三角核心区域的,至少目前还是这样。至于说到深圳的交通问题,我想那些感到忍无可忍的人,可能很少到其他城市里去。反正深圳的交通状况,仍然好过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长沙、济南、郑州,也好过泉州、东莞这类中等城市,因为上述这些城市我都去过。在深圳,至少人、自行车和汽车是分流的,开车的难度不大。在深圳,还有路段在上下班时能让你时速开到80公里。一位天津的朋友前几天来深圳,就大大称赞深圳的交通。另外一位在上海住了半个月的朋友回到深圳时说:“以后再也不批评深圳的交通差了”。 
  在深圳202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是生态控制区,深圳有130多个免费的公园,深圳有大小23个海滩。不知道别人如何认为,反正我走遍大江南北,还是爱我的深圳。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Copyright (C) 2004

深圳大学行政楼123、125、127、129

电话:0755-26958062      邮箱:ccpri@s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