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问题与主义 学人社区 聆听学术 研究通讯 成果展示 研究生培养 项目管理 本所建设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 信息公告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18年第1期(总第31期)

 

2018年4月

   pdf版下载
  学术观点  
      1.长期执政政党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信息通报  
      1.我院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均以免鉴定形式结项  
      2.我院陈文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获深圳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印发实施意见  
      3.《人民日报》摘要发表我院署名评论  
      4.我院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内参采纳刊登  
      5.我院研究员研究成果被收录进《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一书  
      6.陕西师范大学张亚泽教授一行到访我院  
      7.新时代中国治理研究高端论坛在中大召开  
      8.“国家治理与大国兴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9.中国城市治理四十年”研究丛书编写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10.日本法政大学小门裕幸教授一行访问我院  
      11.中共十九大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高端研讨会在三亚学院召开  
      12.城市治理研究院召开“国际大格局与中国新时代”学术研讨会  
      13.“SSCI期刊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讲座成功举办  
      14.我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5.我院聘任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副总编辑陈柳钦教授为特邀研究员  
      16.我校召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会议”  
      17.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暨《政治学研究》2017年中青年作者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18.城市治理研究院与管理学院一行受邀赴韩国庆北大学交流访问  
      19.第八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在南宁举行  
      20.2017年南宁社区治理研讨会召开  
      21.“中国大都市治理论坛:国际化街区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  
      22.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发布“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23.“第九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在五洲宾馆召开  
      24.中国政治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会在南宁召开  
      25.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夏志强教授一行来访我院  
      26.深圳市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召开  
     
 
 
 

长期执政政党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黄卫平

 

如果说古代政治是以君主王权为标志,那么现代国家则是以政党政治为特征。政党作为以执掌国家公共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和特定阶级、阶层、社会利益群体的政治代表,在野时要千方百计提出对广大民众有吸引力的政见主张,尽最大可能争取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以便有机会上台执政;而一旦执掌政权,就要努力创造执政绩效,巩固执政基础,寻求长期执政之道。这是现代政党的内在逻辑和政治目标所决定的,一切真正意义的政党概莫能外。

然而,特定政党能否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中,有效战胜竞争对手,主政掌权并长期保持执政地位,却并不是仅仅以其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而要看特定政党能否不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社会诉求,满足各界需要,争取人民广泛而持久的支持,这就是所谓挑战与考验。长期执政政党面临的挑战与考验本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向,挑战是被动应对的考验,而考验则是主动迎接的挑战。正如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法定执政党,就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高度重视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所谓长期执政政党并不是一个成熟、规范的理论概念,而是一个对政治历史现象描述性的相对概念。就一般意义而言,可以将通过赢得竞选、民族独立、暴力革命或军事政变等方式,在一个主权国家连续执掌行政权力达到或超过二十年的政党,视为长期执政政党,即其极大地影响、决定了这个国家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命运。

不管对历史上出现过的长期执政政党做何种类型学的分类,也无论其根据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采取何种具体制度和方式执政,既表明其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必然性 ,其又无可避免和毫无例外地将应对一系列重大挑战和严峻的考验,诸如腐败滋生蔓延、党内分裂困扰、反对力量挑战,以及民众审美疲劳等,都属于大概率的挑战与考验。世界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长期执政政党丧失或一度丧失政权都无出其右,如原苏联共产党,日本自民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埃及民族民主党等。
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高度正视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必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还要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并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然而,虽然努力争取长期执政是一切执政党追求的政治目标,但由于执政时间越长,面临官场腐败蔓延、党内分裂压力、敌对势力挑战和民众审美疲劳等考验就越严峻。

一方面,执政绩效越显著,经济社会的发展越迅速,民众利益分化的日益加剧,必然对长期执政政党的政治代表性带来重大考验。群众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后,会逐渐在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的社会利益分化,更是推动不同利益群体自觉不自觉地试图在体制内外表达利益诉求和寻求政治代表,如果这一趋势得以发展,势必对一些长期执政政党带来极大挑战。
另一方面,执政时间越漫长,经济社会的基础变革越剧烈,一些以意识形态作为执政重要合法性基础的长期执政政党,也必然将面临意识形态如何与时俱进的重大考验。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是广义的政治思想和基本的政治价值观,是统治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意识形态作为政治合法性辩护的工具和对大众理性的思想规制,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某种意义而言,可以说真理和真相是什么,也许并不十分重要;人民更愿意相信什么是真理和真相,才更重要;有能力让人民相信什么才是真理和真相,也许是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能力。

正是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和不断增强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坚持努力领导国家和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同时高度理性而睿智地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

根据这一判断重新评估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分化的社会利益现状,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唯一法定代表,必须更加自觉地努力代表和平衡社会各阶层、各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引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充分而平衡地满足各阶层群众的不同需要,不仅是中国法定执政党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其在未来能否充分将体制外的利益诉求尽可能纳入体制内来有序释放的重大考验。

无疑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我国与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重大逆转,从而也使执政党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就是党更加重视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举措。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参照系,又是以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为目标的,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而日益凸显,党充分认识到如何解释这些问题并化解这些矛盾,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也是对国家政治安全和制度安全的重大挑战,必须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就要求党不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重新诠释和定义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源于西方的主流核心价值,能否使之获得更广泛的认同,这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期执政地位所必须经受的又一重大考验。



回到目录

 

我院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均以免鉴定形式结项

 

从国家社科规划办获知,我院黄卫平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长期执政政党的制度建设研究11&ZD020)(2017年结项)、张定淮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香港立法会普选背景下的功能界别制度改造研究13AZZ015)(2017年结项)、陈文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区治理转型研究:自治与管治的调适和衔接12CZZ049)(2018年结项),均以免鉴定形式结项。

据了解,免鉴定需要具备阶段性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或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等条件,我院获批结项的三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均获得过中央领导批示肯定,这不仅是三位研究人员学术能力的体现,同时反映出我院作为高校智库所发挥的功能。



回到目录

 

我院陈文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获深圳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印发实施意见

 

我院执行院长陈文教授、姜慧颖研究员等承担了中共深圳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托的调查研究工作,相关调研报告被采用并报送深圳市委。该研究成果还作为起草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实施意见的重要参考,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该实施意见已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

近日,中共深圳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专门来函予以肯定: “贵校课题组研究工作扎实、调研深入、成果参考价值大,相关工作对策建议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市有关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这是我院充分发挥“高端智库”功能,积极为党和政府提供咨政服务的又一重要成果。



回到目录

 

《人民日报》摘要发表我院署名评论

 

我院黄卫平教授应约为《人民日报》理论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长期执政政党面临的挑战与考验》,325日的《人民日报》以《执政时间越长面临考验越大》为题,摘要发表了该文。



回到目录

 

我院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内参采纳刊登

 

近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内参采纳并刊登了我院谷志军副教授提交的研究报告,报告对如何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进行了探讨,从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问责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这是我院发挥高校新型智库作用的主要成果之一。全文摘录如下:

坚持激励、容错纠错与问责三者有机统一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各种利益藩篱成为改革继续推进的巨大阻力,为了进一步鼓励改革创新、革除庸政懒政怠政,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来保障。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同时强调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在改革创新过程中,为了鼓励改革者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既要突出有效的激励、又要注重合理的容错纠错、同时要强化科学的问责。建立激励、容错纠错、问责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机制,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一、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前预防保障
  从推动改革创新的角度讲,激励机制侧重于事前预防。管理学认为,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保障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的过程。激励机制的重点就在于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动力不足的问题,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职务晋升等多个层面。
  第一,要规范选拔任用措施。选贤任能是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能够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一是应抓住提名推荐的关键环节,出台相关制度规定以实现初始提名推荐的规范化;二是应规范选拔任用的程序,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原则性以做到程序公开、公正;三是应注重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通过最大范围公开推荐领导干部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
  第二,要落实考核评价制度。综合考核是激励干部的重要方法,党员干部管理的目标是选准与用好干部,而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就是把好干部的考核评价关。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在落实干部考核评价方面:一是应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增强干部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实现考试方式的多样化;二是应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对于考核合格、能力突出的优秀干部,既要在政治上激励、心理上关怀,又要在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使得广大干部在改革创新中有获得感。
  第三,要完善职务晋升机制。职务晋升可以说是对各级干部最大的激励,科学的职务晋升机制是克服干部为官不为现象最为根本的激励措施。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在完善干部职务晋升方面:一是应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好干部的标准;二是应破除以GDP论英雄的晋升竞标赛思维,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三是应完善干部职务晋升的渠道,推进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上位,让有为者有位
  二、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中控制保障
  从推动改革创新的角度讲,如果说激励机制侧重于事前预防,那么容错纠错机制则侧重于事中控制。容错纠错就是指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目的就在于为敢于干事担当的干部保驾护航,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需要明确错误内容的界限、容错纠错的范围、容错与纠错的关系等问题。
  第一,要明晰错误内容的界限。容错纠错机制是以消除想做不敢做的领导干部的心中顾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并非是所有失误的借口,可容可纠之错主要针对改革创新中发生的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性失误。对于哪些属于可容可纠之错:一是应看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否主观故意,是否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二是应看错误是否在上级授权或法律法规范围内,是否由于在改革创新探索中产生的失误;三是应看工作中的行政程序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随意决策行为;四是应看错误所导致的后果是否严重,是否属于重大决策失误;五是应看发生错误后采取的挽救措施是否及时,是否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第二,要明确容错纠错的范围。容错纠错不是无条件、无底线的,对容错纠错的范围应严格限定在以推进改革为出发点、因先行先试而出现的失误或错误方面,并且造成的错误的行为绝不能违背道德底线,绝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红线,更不能触犯党规党纪高压线。关于容错纠错的范围,要以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为根本遵循:一是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二是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三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
  第三,要辨析容错与纠错的关系。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存在差异但又关系密切,容错是纠错的前提和基础,纠错是容错的目的与意义。从字面上理解,容错机制是允许和宽容错误,重点是对照标准评估哪些可以容、怎么容;而纠错机制是对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加以纠正,防止偏得更远,重点是如何减少、纠正和解决。在鼓励改革创新过程中,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并非独立存在,两者往往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在容错的同时要纠错,在纠错以后也要重新规范容错范围。只有通过容错与纠错的互融,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错误,形成愿作为、敢作为、能作为的改革创新氛围。
  三、科学的问责机制是推动改革创新的事后监督保障
  从推动改革创新的角度讲,如果说激励机制侧重于事前预防、容错纠错机制侧重于事中控制,那么问责机制则侧重于事后监督。问责就是对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职责履行情况承担否定性后果的责任追究,其核心是对权力进行必要的监控以防止出现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等行为。问责与容错纠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都着眼于权力的规范运行,只不过问责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干部不担当、不负责的问题。科学的问责机制应该涵盖问责主体和对象、内容和范围、方式和程序等方面。
  第一,要明确问责的主体和对象。问责主体和对象是谁对谁问责的问题,问责主体就是在问责过程中承担具体问责任务的组织,问责对象就是在问责过程中承担具体责任的组织和个人。从本质上讲,问责体现的是一种权力关系,即问责主体与对象之间围绕责任问题形成的社会关系,问责主体和对象是问责制度构成的核心。一是对于问责的主体,应该是各级党政部门的纪检监察机关,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未来问责主体应由国家监察委统筹负责;二是对于问责的对象,应该包括各级党和政府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而且要突出重点是作为关键少数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要框定问责的内容和范围。问责的内容和范围是对什么问责的问题,问责内容就是在问责过程中问责对象承担的责任类型,问责范围就是在何种情况下对哪些情形的事情进行问责。从过程上讲,问责中的责任认定是责任追究的前提,而责任认定就是要明确具体的责任归属和范畴,问责内容和范围是问责制度构成的关键。一是对于问责内容,应该是在改革创新和党的建设中失职失责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二是对于问责范围,不仅应包括干部因故意或过失而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而且包括干部对组织的忠诚以及其他足以影响政府公信力等方面的行为。
  第三,要规范问责的方式和程序。问责的方式和程序是如何问责的问题,问责方式就是对问责对象或责任人施以何种处罚,问责程序就是按照什么操作性规定对问责对象进行处理。从行为上讲,问责的实际运行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实施机制上来,这实际上是问责的操作化问题,问责方式和程序是问责制度构成的根本。一是对于问责方式,应该包括对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而且这两种类型的责任追究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二是对于问责程序,需要从问责发起、启动、调查、追责、救济等方面建立严密的责任追究程序,以规范问责过程和操作流程,约束问责主体的自由裁量权。



回到目录

 

我院研究员研究成果被收录进《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一书

 

近日,由财新传媒编辑部编著的《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一书在红旗出版社出版,我院谷志军研究员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的文章谁来监督监督者:监督权问责的逻辑与实现被该书收录,同时被收录文章的学者还有经济学家厉以宁、周其仁,社会学家蔡昉,政治学家郑永年、俞可平、李景治、任剑涛等著名学者。



回到目录

 

陕西师范大学张亚泽教授一行到访我院

 

201843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亚泽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俊拴教授、杨平教授、许晓春教授一行4人到访我院。我院院长黄卫平教授、研究生院院长汪永成教授、我院执行院长陈文教授、副院长谷志军副教授、殷俊研究员出席了座谈会,双方就科研、研究生培养、博士点申请、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黄卫平教授、汪永成教授、陈文教授分别就研究院规划、历史历程、未来研究方向等主题发言。张亚泽教授等人也对我院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回到目录

 

新时代中国治理研究高端论坛在中大召开

 

331日,新时代中国治理研究高端论坛暨首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颁奖大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深圳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共同祝贺夏书章教授华诞,弘扬夏老先生的学术研究精神,并深入研讨了新时代中国治理主题。我院院长黄卫平教授、执行院长陈文教授、副院长谷志军副教授出席此次会议。



回到目录

 

“国家治理与大国兴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3月10日,“国家治理与大国兴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市社工委等高校和政府部门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我院陈文教授作为“国家治理与大国兴衰”书稿撰写人受邀参加会议研讨,发表了“葡萄牙:一个小国的大国崛起之路”的演讲。



回到目录

 

中国城市治理四十年”研究丛书编写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201839日,“中国城市治理四十年”研究丛书编写交流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南教授主持,丛书编者武汉大学唐皇凤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袁方成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郭圣莉教授、苏州大学余敏江教授、浙江大学吴金群副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徐剑教授、彭仲仁教授、刘紫涵教授、韩志明教授、张录法副研究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院谷志军副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汇报了《城市奇迹——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编写设想,会上专家们就各自承担著作的编写内容、体例、形式等进行了讨论。按照时间安排,我院承担的这本著作将于今年年底出版问世。



回到目录

 

日本法政大学小门裕幸教授一行访问我院

 

201827日下午,日本法政大学小门裕幸教授、当麻祐纪、山崎秀夫等一行8人访问我院,我院院长黄卫平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钟若愚教授、管理学院潘燕萍博士,研究院陈文教授、张树剑副教授、雷雨若研究员及滕俊飞同学出席了座谈会,双方就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钟若愚教授、张树剑副教授、潘燕萍博士专门就深圳的发展经验作了主题发言介绍。



回到目录

 

中共十九大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高端研讨会在三亚学院召开

 

14-5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与海南省三亚学院合作主办了中共十九大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高端研讨会,三亚学院党委书记兼校长陆丹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会议系统总结了过去近二十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跟踪调研情况,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课题组分别汇报了各自承担的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现状,我校城市治理研究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的谷志军副教授在会上代表课题组汇报了广东省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相关调研情况。王长江、姜晓萍、何增科、杨雪冬、陈国权、吴理财、郁俊莉、周红云、张光等教授出席会议,我院黄卫平、陈文教授也应邀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俞可平、王长江、陈国权、黄卫平等教授还就相关主题为三亚学院师生做了学术报告。黄卫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特区自贸区建设的异同



回到目录

 

城市治理研究院召开“国际大格局与中国新时代”学术研讨会

 

20171223日,国际大格局与中国新时代学术研讨会在深圳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合主办,《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深圳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深圳大学副校长徐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研究员、深圳大学宣传部部长、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家喜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国外社会科学》、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处、《中国社会科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国内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主题国际大格局与中国新时代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国外社会科学》主编张树华研究员作了主题为中国新时代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的发言,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主题进行阐述,一、大反差:国际舆论的转向;二、大逆转:国际政治与历史潮流;三、学术自立与中国分享;四、政治发现及其对翻译工作的启示。并指出中国政治学要转向,如何找出中国成功的密码,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轩传树研究员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于世界社会主义的新贡献的发言。指出今天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将目光聚焦于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应对走向现代化和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重塑一种价值,为内外接受,且有高度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出发,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何云峰教授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表示将来的国际交往就是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国际关系处理的价值贡献,价值创新。并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传统的全球化的区别以及意识形态差异性下如何寻找人类命运共同体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包庚教授则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格局变革的贡献。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贡献:一是改变了世界普遍交往的零和博弈思维方式,开创了互利、共赢的交往新思维。二是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不合理世界格局,开创各国各族人民平等、共商的世界交往新格局。三是打破了以往只顾短期、局部利益的世界发展观,开创了全人类携手和平发展的新路向。四是在各国经济低迷、治理乏术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建丽教授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对全球性问题给出的中国方案,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新型态的中国预判,也是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体系和模式,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为基础,从经济正义和共享发展、政治正义和全球民主、承认正义和文化团结等几个层面实现了对西方全球正义话语的超越,以及对塑造新的人类文明型态的重大理论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新时代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在当前国际社会的全球治理实践中,积极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推动人类走向命运与共的新型文明和美好未来。 
     
深圳大学宣传部部长、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家喜教授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政党政治:演化、形态与争议的发言。主要从演化、形态与争议这三方面进行说明,首先对互联网时代的政党政治演化过程进行梳理,其次,通过举例子,对其形态进行说明,最后,阐述互联网工具的政治争议,指出互联网在一党执政下是一把双刃剑。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殷俊博士作了香港政党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的发言,他对香港的政党体系作了以下三点总结,一是香港政党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成型,自1998年后逐步分化、弱化、激进化。二是香港社会的特点导致政党分布既二元分化,又在阵营内高度分化和不稳定。三是制度安排一方面鼓励政党分化,削弱政党体系稳定性,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党分化。阐述政党体系变化会对香港政治产生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副院长辛向阳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的发言,指出我们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讲述美好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主要矛盾,要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充分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军教授则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和目标。中国外交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主要从如何理解中国特色、如何理解大国外交、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三个问题进行阐述。 
生态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永森教授从实际案例出来,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及其世界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张猛副教授中国的社会科学严重的落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中国社会科学缺乏核心技术!并指出要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第二要坚持四个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要深化高校体系改革,产生有益的知识。 
     
深圳大学法学院尹玉海教授立足于航空国际合作,主要从国家实践、合作模式、法律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五点对策建议,一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基本政策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二是拓宽合作领域,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机制;三是将科学研究与商业应用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和利益的最佳配置;三是充分发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科研院所乃至民营企业的作用;四是利用各种国际合作模式的影响力,拓展我国国际合作空间。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教授作了题为从体系建构到规程设计:国外政党加强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其借鉴的发言,首先对制度建设的背景进行介绍,分析国外主要政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其次就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出九点经验,应重视加强政党制度的立法体系建设、党内组织制度建设、政党成员的价值道德制度建设、党员管理制度建设、财务审计制度建设、纪律监督制度建设、党内矛盾解决制度建设、科学决策制度建设、社会联系制度建设。 
    
本次国际大格局与中国新时代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学术思想交锋、学术观点碰撞,很好地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学术创新。 



回到目录

 

“SSCI期刊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讲座成功举办

 

20171218日上午,由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深圳大学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协办的“SSCI期刊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讲座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吴晓刚教授,吴晓刚教授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SSCI期刊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主编。 
    
吴晓刚教授在会上首先讲述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SSCI期刊与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相关信息,并介绍了许多优秀的杂志及其关注的焦点。同时,从编辑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发表优秀的文章,表示自己目前十分关注大数据的问题,也表明了自己对优秀、高水准文章的重视程度。最后,介绍了上海大都市社区的调查研究,将上海和香港的社区进行比较,讲述了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整场讲座吴晓刚教授满怀激情,生动风趣,讲座现场氛围活跃,师生积极踊跃提问,互动充分。



回到目录

 

我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171216日,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与行政执法高端论坛暨中国行为法学会行政执法行为研究会2017年年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行为法学会行政执法行为研究会、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法学院承办。在论坛开幕式环节,举行了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授牌仪式。 
     2017
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随后中共广东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在中央指导精神和广东省委统筹下,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深圳大学以及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四所高校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那佳为四所高校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授牌,我校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谷志军研究员参加了授牌仪式。 
  
那佳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委《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应该承担搭建研究平台、推进重大问题研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理论研究队伍四大核心任务。希望四所高校进一步提高认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增强助推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责任感、使命感,打造高水平理论研究队伍。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是我校城市治理研究院孵化出的又一学术品牌,目前城市治理研究院已拥有三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分别是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2011年评为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党内法规研究中心(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城市治理研究院在党内法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基础,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和青年项目6项,中央马工程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5项,中央部委和各级政府委托项目50余项,尤其是从2002年起长期承担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重点调研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赵乐际同志以及历任中组部部长重要批示。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城市治理研究院已经打造出一支党内法规研究的优秀学术队伍,并在广东省委、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共同支持下,向着致力于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党内法规研究重镇而努力。 
     
至此,继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院、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移民文化研究所之后,我校再添一所广东省人文社科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0171220日《深圳特区报》A5版也以《深大再添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标题,发表了这一消息。 



回到目录

 

我院聘任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副总编辑陈柳钦教授为特邀研究员

 

20171211日,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副总编辑、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柳钦教授来访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黄卫平教授对陈柳钦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致辞,并向陈柳钦教授颁发聘书,聘任陈柳钦教授为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此次会议由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副教授主持。 
     
聘任仪式结束后,陈柳钦教授做了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中国的主题发言,主要从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以规划先行引领城市科学发展、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质、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健康是城市发展的更高境界、幸福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到场的同学认真听讲并踊跃发言。



回到目录

 

我校召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会议”

 

2017124日至5日,第九届深圳学术年会十九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深大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深圳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大学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徐勇教授、北京大学的徐湘林教授、云南大学的周平教授、清华大学的景跃进教授、中山大学的肖滨教授、浙江大学的郎友兴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商红日教授、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王为理研究员等国内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就主题十九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田启波教授主持,深圳大学副校长黎军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在致辞中肯定了此次会议召开的意义。她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内涵。深圳大学目前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其国际、国内排名增长快速,跻身全球进步最快大学行列;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单位产出量大,在智库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希望各位专家一起探讨十九大与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促进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发展。随后,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研究员、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黄卫平院长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分别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徐勇教授作了题为国家整合:国家治理的新时代的报告,他认为,从政治学的角度理解新时代就是中国进入到一个国家整合的时代;通过强化国家的力量,强化国家中的政党力量,强化政党中的核心力量,将具有活力但又极不平衡的社会整合为一体。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是能够保持和增进活力的国家整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徐湘林教授以浦江县为个案,分析发现在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把政治动员作为地方治理的另类模式,不断推进自我制度改革(国家制度)和政治建设(政治保障)。 
     
立足于广东的社会发展实际,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肖滨教授指出,广东社会当前的共享格局呈现极度失衡的状态,主要体现在经济成果共享不均衡、公共服务共享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这三个方面。为了推进建设共享广东,应适度调整广东行政区划格局,落实干部任期考核,充分发挥政府调控机制,有序提升广东公民参与能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景跃进教授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为出发点看十九大报告的时代意义,他系梳理了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指出理论创新具有时间周期越来越快、理论创新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系统性越来越强、从事后总结到前瞻性等特点。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周平教授作了习近平的中华民族思想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以往文献中很少提中华民族,在新时代习总书记提到中华民族的次数增多,将其提到了很高的层次;中华民族是由有多个民族聚合而成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与各民族是大家庭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民族区域自治要做到两个结合。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的商红日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政治学自主性重构探析的发言,他认为,中国政治学的问题有两大来源,一类是来自文本,另一类来源是对实践的探索。目前学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理论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不是修改文本,而是修改现实,应借鉴西方的注重文本修改。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郎友兴教授在新时代下国家治理观的几个面向的发言中指出,新时代下家治理理念主要分为五个面向:以人民为中国的国家治理观、新发展理念的国家治理观、嵌入到全球治理中的国家治理观、走向整体性的治理观、两阶段论的国家治理观。 
    
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的吕元礼教授作了题为在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之外——新加坡不必腐的做法与启示的发言,他以新加坡廉政体系为切入点,介绍了新加坡反腐的经验,在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之外还有一个不必腐,以薪养廉;启示我们应正视现实,保持诚实态度,诚实地看待人性、时代变化、政治、收入差距;根据人才价值、供求状况、产出-收益实事求是地确定薪金。 
     12
4日下午由徐勇教授主持召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会议。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副教授对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近五来的工作进行了逐一的汇报,梳理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并阐述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听取汇报后,学术委员会专家积极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 
     12
5日上午,与会专家就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进行深入研讨。华中师范大学的徐勇教授认为政治学中国化就是政治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指出,目前政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事实贴上理论的标签,二是官方话语代替学术话语,三是为了进入大众传媒,有些学者追求名利,说出某些博眼球极端的话语,迎合潮流。希望政治学界能根据中国经验,进行概念提炼,不仅解释中国,也解释世界,并阐述学科一定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找到中国政治逻辑的出发点,更能理解中国政治的发展。云南大学的周平教授认为当代学者学的都是西方政治学,但整个西方政治学理论是对整个西方的总结,而中国与西方差异大,西方政治学的形成没有中国经验,用西方政治学解释,不兼容;所以要真正建立一套中国政治界的知识体系。上海师范大学的商红日教授认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需要处理好政治事件命名与学术命名的关系。浙江大学的郎友兴教授认为中国的政治学研究需要注重历史比较维度和追踪研究。   
    
本次会议经过各位专家学者思想的交锋、学术观点的碰撞,获得丰硕成果,推动了学术交流与学术创新。



回到目录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暨《政治学研究》2017年中青年作者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20171110-12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暨《政治学研究》2017年中青年作者座谈会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由《政治学研究》编辑部主办、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杨海蛟,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云南大学政治学系特聘教授周平,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新华文摘》杂志社高级编辑胡元梓,《光明日报》(理论周刊)主编曹建文,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院陈文副院长、谷志军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分别在会上做了报告。



回到目录

 

城市治理研究院与管理学院一行受邀赴韩国庆北大学交流访问

 

2017117-8日,我校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黄卫平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刘军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副教授、聂伟博士应邀前往韩国国立庆北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城市空间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 
     11
7日,访问团与韩国庆北大学人文学术院进行深入交流,黄卫平院长、刘军院长、陈文副院长向韩国庆北大学人文学术院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概况与趋势、深圳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访问团与韩国庆北大学人文学术院院长许廷爱教授、大学人文力量强化(CORE)事业团团长金成泽教授、人文学院院长皇甫永祚教授、中韩交流研究所所长李贞太教授、朴柄久教授等就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管理学院与庆北大学人文学术院的学者交流、学生培养、学术研究、学术会议等事项进行深入洽谈,双方签订学术教育交流合作协定书。 
     
与此同时,访问团还参与了城市空间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韩国庆北大学人文学术院主办,来自韩国、中国、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从文学、历史、诗歌、社会等角度就城市空间发展与记忆,展开深入研讨。聂伟博士在会议上发表环境风险在人群中的社会空间分配——以垃圾处理为例的主题演讲。 
     11
8日,访问团与韩国庆北大学中韩交流研究所主任李贞太教授、朴柄久教授久教授等进行深入座谈,就中韩的政治研究、政府管理研究、城市治理研究等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期望未来进行中韩政治、政府管理、城市治理等合作研究,提升学术影响力。 
     
通过此次访问交流,中韩高校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夯实了合作基础,扩大了深圳大学的影响力。
  
附韩国庆北大学简介:庆北大学是韩国第二大国立大学,位于韩国第三大城市大邱广域市。庆北国立大学建校于1946(简称KNU)1951年发展成为由5个学院构成的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与首尔大学(国立法人)、釜山国立大学共同捍卫着韩国国立大学的尊严。庆北大学在韩国享有汉江以南最高综合学府的美誉。韩国总统朴正熙曾毕业于该校。 
   
庆北大学是一所在国内外享有影响,世界500强名校里被列为地区重点国立大学。2005年亚太高校百强排名,共有八所韩国大学进入百强名单!庆北大学是唯一进入百强的两所国立大学的之一。



回到目录

 

第八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在南宁举行

 

2017114-5日,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大学语言经济学研究中心、广西财经学院、广西(东盟)财经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在广西南宁市广西财经学院举行,来自山东大学、深圳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十几所高校的二十多名学者出席,就语言经济、语言产业特别是语言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展开讨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黄少安教授等作了主旨发言。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殷俊助理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香港通用语言的经济学分析》的发言,并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回到目录

 

2017年南宁社区治理研讨会召开

 

10月28日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明园饭店召开了南宁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培训会暨2017南宁社区治理研讨会。会议由南宁市房产资金管理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裕丰英伦业主委员会合作主办,来自南宁地方政府、高校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相关人员一百多位出席会议,来自中山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的几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意见,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的多位社区工作者和深圳市透明和谐社区促进中心党支部书记等在会上交流了经验。深大城市治理研究院黄卫平教授也应邀出席会议并介绍了深圳社区治理和业委会的相关案例。



回到目录

 

“中国大都市治理论坛:国际化街区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

 

20171029日,中国大都市治理论坛:国际化街区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深圳大学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深圳大学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深圳大学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所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国际化街区治理,分为国际化街区治理的理论阐析、深圳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国际化街区治理经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国外相关城市社区建设经验介绍等分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在中国生活、工作,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俗的外籍人士所居住的社区进行有效治理,需要更科学的方法和理念,而对于国际化街区治理的讨论与探究,恰好响应了党的十九大所提到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积极落实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大学副校长黎军教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吴思康主任,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陈柳钦副主编、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黄卫平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田启波教授主持。 
     
来自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深圳特区报、长江教育研究院、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现代物业》杂志社、深圳大学、中山大学、郑州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浙江工商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等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分享了各自研究成果,并就主题中国大都市治理论坛:国际化街区治理及其相关内容展开了研讨。 
    
黎军副校长在致辞中肯定了此次研讨会召开的意义。她指出,深圳作为特区城市,它的开放程度不容置疑,国际化趋势是一个大事,外籍人口涌入有好处也有挑战,深圳大学作为特区大学,应为国际化社区治理发挥自身优势。深圳大学,1983年建校,培养了马化腾,史玉柱等一系列优秀的校友,学校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社会项目居于广东第三位,国际排名和国内排名都有进步,国际排名864位,国内排名64位,国际进步了100名,国内进步了10名,重视人文社科建设,整合了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校在国内及国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吴思康主任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在国际化街区治理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2015年深圳南山区就首次提出创建蛇口国际化样板街区,目前深圳政府把建设国际化城市作为重要事业,深圳也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最具现代化的城市,国际化街区的治理对于深圳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因为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不同,建设高品质国际社区对于深圳留住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展开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探讨,以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会议首先由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副教授发言,他对国际化街区的理论,包括国际化社区的主要内涵和标准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以深圳沿山社区为例,认为国际化街区主要有社区主体来源的国际性、配套设施的高端超前性、社区文化的开放共融性、社区服务的精细人性化、社区功能的高度集聚性、社区时空的自由开放性等特征。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唐娟副教授以双元创新理论分析蛇口国际化社区地形成过程,认为当前蛇口国际化社区的形成是企业和政府双元创新机制叠加并不断优化的结果,但一定程度上的企业和政府双元机制协同不足也使得蛇口品牌的影响力正面临着挑战,完善基层政府与蛇口工业区内各大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最大程度发挥政府和企业共建作用,才能保质高效全面地蛇口国际化进程。重庆市南岸区区委王茂春副书记也在会上做报告,他主要介绍南岸区在建设社区共同体方面的主要经验,即共同协商三事分流,共同参与三社联动,共建共享三级服务,不断深化、提升社区治理能力。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靳永翥教授作了国际化街区的包容式治理的发言,他认为国际化街区建设是新时代的新命题,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但国际化街区问题仍存在多元文化与利益冲突等问题,应采取包容式” 治理策略,主要是四个包容,即认知价值的包容、有限空间的包容、社区组织的包容、多元文化的包容。其他学者,分别从创新发展、腐败风险与廉洁评估、行政吸纳社会模式、深圳农民房市场治理、成都基层治理和基层组织建设、城市社区冲突、一带一路”倡议给郑州发展带来的契机与挑战、社区治理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的上海经验、城市民族工作与城市民族问题治理、互联网+与大都市经济现代治理、三次难民危机下的德国难民政策、芝加哥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澳大利亚政府在购买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行为、美国教育法治的发展与地区教育前沿问题等角度展开了探讨。 
    
最后,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认为,此次研讨会是理论性与现实问题、新问题与旧问题、国内经验与国外经验、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广度与深度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



回到目录

 

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科评价研究中心发布“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最近发布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研究报告:基于中文论文的研究》(2017版)。该中心课题组根据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通过对20个一级学科,81个二级学科的论文数据的统计分析,有3150位学者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上榜,其中我校有十位学者上榜。在上榜的300位管理学者中包括我所的汪永成教授,在上榜的100位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包括我所的程浩、陈家喜教授,在上榜的150位政治学者中包括我所黄卫平教授。这一排行榜的指标中仅“近五年核心期刊发文量”采集的是学者2012-2016的核心期刊发表量数据,其余指标采集的均是学者的所有年限数据。该榜明显不足之处是没有统计图书专著和外文论文;部分学者的供职单位发生变化,出现上榜学者单位与实际不符;以及跨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较难正确反映。



回到目录

 

“第九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在五洲宾馆召开

 

1210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共同主办的第九届深圳学术年会主题学术研讨会在五洲宾馆召开,深圳市社科院巡视员陈少兵主持了开幕式,由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宣读了《2017年深圳市哲学社科发展报告》,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罗思宣读了《关于表彰深圳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的通报》,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同志等为获奖者颁发奖状。我所程浩教授的《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史论》拔得头筹,荣获此次奖励新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优秀成果唯一的一等奖。据有关领导介绍,此次评奖是深圳市首次全权委托第三方(外省)专家评审,以学科分类,按得票多少排序,以体现程序公正,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会议研讨阶段由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陶一桃教授和我所黄卫平教授等9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此次研讨会是第九届深圳学术年会以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为主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盛会。《深圳特区报》在1211日作了相关报道。



回到目录

 

中国政治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会在南宁召开

 

1116日,中国政治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会及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海蛟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开展了深入研讨。我院院长黄卫平教授、副院长陈文副教授受邀参与此次研讨会并做了主题发言。



回到目录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夏志强教授一行来访我院

 
      2017年11月14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夏志强教授等一行来到深圳大学,在文科楼1425会议室,与城市治理研究院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城市治理研究院黄卫平院长、陈文老师、唐娟老师、谷志军老师、张树剑老师参加了此次座谈,并对夏志强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夏志强教授介绍了本次到访的目的,希望学习城市治理研究院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经验。会上,黄卫平院长介绍了城市治理研究院的发展历史及研究院下属的各个机构中心和研究所目前取得的各项成果。 
     就国际化街区问题,双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期间,城市治理研究院陈文老师、唐娟老师立足深圳实际,对国际化社区的主要内涵和标准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最后,黄卫平院长表示十分期待双方未来有更紧密的联系和进一步的合作交流,双方都表示期待此次座谈能够打开双方合作交流新篇章。

回到目录

 

深圳市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召开

 

9月25日在深圳市政协召开了“市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会议由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刘润华同志主持,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同志作总结讲话。会议征集了政协理论研究的论文四十多篇,来自深圳市各区政协、高校、党校的相关人员,以及深圳市政协理论研究会的理事等共计五十多人出席会议。我校城市治理研究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黄卫平教授,深圳市政协理论研究会秘书长乐正,深圳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吕漫妮等十四位优秀论文作者作了大会发言。黄卫平教授与研究生汪洋联署向会议提交了论文《浅论我国政协的理论发展与实践优化》,我校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长期关注和参与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受到戴北方等深圳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同志的肯定。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