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问题与主义 学人社区 聆听学术 研究通讯 成果展示 研究生培养 项目管理 本所建设 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 信息公告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7年第1期(总第8期)

   

2007年5月

  【工作回顾】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近三年工作回顾  
  【经验与体会】  
      基地建设的几点经验与体会  
  【学术委员与研究队伍】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第二届学术委员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第二届专职人员  
  【信息通报】  
      中组部对我所调研课题的采纳意见  
      《求是》内参编辑部的来信  
      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吕元礼教授研究获得新加坡政府高度肯定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为吕元礼教授新著作序  
      张定淮教授香港政治问题研究引起中联办等部门关注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近三年工作回顾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是2003年12月首批被省教育厅批准的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在省教育厅科研处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严格按照《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以教育部重点基地为标杆,全面落实基地建设的五项任务,发挥了“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各项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圆满地实现了基地建设三年的近期目标,在2005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对省高校文科基地进行了绩效评估当中,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等八个基地被评为优秀等次。这为争取在十年内跻身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我所发展历程,其主要特点是起点低、发展快、低成本、高效率,主要标志是承担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培养出一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成功申报了一个政治学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点(中外政治制度),由我所专职研究人员完成了两项中共中央组织部年度重点调研课题(2005年和2006年),荣获了三项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005年广东省首届人文社科政府奖、2006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2007年广东省第二届人文社科政府奖),出版了五套丛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政治学与公共管理论丛》、《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术文库》、《中国地方治理与政治发展实证研究丛书》和《香港问题研究论丛》),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完成了五项标志性成果。

  三年来,我们努力将“市场”理念引入研究所的发展,本着“不求圆满,但求卓越”的精神,遵循“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原则,尽可能使我们的研究“产品”适销对路,在全面打造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四个“细分市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高端市场”,主要是指承担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调研课题,也包括承担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二是让世界各国政府、人民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国际市场”,包括发表解读当代中国发展的研究报告,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接待外国使(领)馆、学术界和媒体采访等;三是向社会公众普及政治学知识和现代政治理念、弘扬政治文明的“大众市场”,包括为社会提供学术讲座,在报纸上发表时政评论,接受媒介采访等;四是学者们相互交流的传统“学术市场”,即发表专业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等。

附:近三年来研究所获奖情况:

1.省部级奖

  (1)黄卫平、张定淮、汪永成、杨龙芳、吕元礼教授撰写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若干政党内部运作方式研究》(研究报告)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黄卫平教授、汪永成副教授的《社会利益集团的产生及其对地方政治的影响》一文获200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汪永成副教授、黄卫平教授的《执政党党内民主发展的意义、路径与策略》一文获200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市级奖

 在“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评奖中,我所多位专兼职人员获多项“优秀研究成果奖”,具体获奖情况如下:

(1)《政府能力的结构分析》(论文) 作者:汪永成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政治文化:传统于现代的会通》(著作)作者:吕元礼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3)《当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著作) 作者:赵宇峰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4)《地区发展竞争背景下的行政体制改革》(论文) 作者:傅小随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5)《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县级人大后选人产生的多样化模式》(论文)作者:杨龙芳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6)《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译著) 译者:张定淮,何志平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译著不分等级)

(7)《中国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问题》(著作) 作者:徐海波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8)《移民文化与市场伦理》(著作) 作者:刘志山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9)《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论文) 作者:田启波 获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回到目录

 
   

 

 
 

基地建设的几点经验与体会

 

 

  三年来,本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迈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一)教育厅重点基地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本基地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03年8月,省教育厅开始实施的《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同年12月我所被遴选为首批重点基地。教育厅的这一战略举措,为本基地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此,我所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2004年7月,省教育厅“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黄卫平所长专门就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验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罗远芳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所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极大的鼓励。省教育厅科研处一直以来给本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具体支持和帮助。在省教育厅2005年度重点基地检查中,我所被评为优秀等次。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因此,没有教育厅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就没有本基地今天的全新局面。

  (二)依托学校的大力支持是本基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的另一个重要体会是,由于重点基地的管理体制实行教育厅和高等学校共建、以学校自建为主的方式。因此,重点基地的硬件建设和发展速度与依托学校的支持力度成正比。

  三年来,深圳大学党政领导对本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视,多次听取专门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学校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章必功校长根据省厅的有关规定,在学校新建的文科楼四楼专门分配了180平米办公用房,充分满足了本基地的科研发展需求,比基地初建时新增面积80平米,配备了10台电脑、3台打印机、1台复印机、1台扫描仪,研究所的硬件设施逐渐完备。党委书记江潭瑜同志2006年4月专门就重点基地的发展进行调研,要求我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把握学术研究的政治要求,积极就深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政治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增强服务社会、服务党和政府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主管科研的阮双琛副校长、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邢锋副校长也亲自来本基地进行调研指导。

  三年来,本基地依托的深圳大学按照《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为我所提供各项支持。例如,学校将本基地的投入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每年安排建设经费30万元,办公经费5万,近两年还每年专拨图书资料费3万元,充分保证了基地的日常办公经费需要。另外,学校还按期足额拨付了相关纵向课题配套经费。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为基地全部经费使用情况单独建帐,在国家财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为项目经费的使用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学校图书馆、人事处、外事处、后勤处为本基地的资料建设、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和硬件设施建设均进行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学校社科处作为学校的业务主管机构,积极督促落实基地的具体建设计划,争取学校为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相应的配套经费,积极支持基地举办重大学术活动。

  (三)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许多问题,属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极为敏感和颇有风险的现实政治问题。因此,研究所的发展和课题的研究首先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研究方向、课题设计、内容安排和学术交流等各个方面加强政治意识,自觉地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结合起来。过去几年,我们积极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三贴近”的方针,积极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四)重点基地建设应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我们认为,虽然本基地远离学术中心和政治中心,但我们身处深圳经济特区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并最先迎接市场机制和经济现代化对政府治理和政治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在人才队伍、地缘优势等方面的特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在和国内学术界的竞争和合作中,努力开拓下列四个“细分市场”:一是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的“高端市场”(承担各级党和政府部门委托的调研课题等);二是让各国政府、人民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国际市场”(发表正确解读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成果、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等);三是向社会公众普及政治学知识和传播现代政治理念、宣传政治文明的“大众市场”(举办学术讲座、发表时政评论、接受媒体采访等);四是传统的“学术市场”(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等)。

(五)重点基地发展要出色必须要有特色。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的建设应该本着“不求圆满,但求卓越”的精神,坚持“最好的未必是合适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理念,从差异性中营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学术界继续保持和发扬“研究问题的前沿性”、“研究方法的实证性”、“研究活动的开放性”等特色。如果说本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富有特色。

 

  虽然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在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举办得不多、兼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研究通讯还有待改版和升级、英文版网站需要进一步创建,网站容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今后,我们将在教育厅科研处的指导下,继续按照《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精神,全面落实《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继续坚持和发扬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特别是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有益经验,尽早在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方面取得突破,为实现“在十年内跻身于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国政治问题研究机构”远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到目录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第二届学术委员

 

 

  主任委员

徐 勇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副主任委员

徐湘林 教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汪永成 博士 深圳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委员 (以姓氏笔画为序)

何增科 教授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陈明明 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肖 滨 教授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

杨海蛟 教授 中国政治学会秘书长、《政治学研究》副主编

周 平 教授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系主任

胡 伟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闾小波 教授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高 建 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

郎友兴 教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

商红日 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黄卫平 教授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

 

 

回到目录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第二届专职人员

 

 

黄卫平 教 授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

张定淮 教 授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吕元礼 教 授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张 涛 教 授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汪永成 副教授 深圳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

邹树彬 副教授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唐 娟 副教授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谭功荣 副教授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陈 文 硕 士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行政与学术秘书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第二届兼职人员

范晓军 深圳大学社科部教授

姜 安 深圳大学社科部教授

傅鹤鸣 深圳大学社科部副教授

刘志山 深圳大学社科部教授

崔宏轶 深圳大学社科部副教授

张西山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邹平学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田启波 深圳大学党委办公室教授

周林刚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肖 俊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

程 浩 深圳大学科研处讲师

蒋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傅小随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教授

肖立辉 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

孙 龙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博士

陈家喜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回到目录

 
   

 

 
 

中组部对我所调研课题的采纳意见

   

深圳大学党委:

  你校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承担的中共中央组织部2006年度重点课题《越朝老古四国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战略举措比较研究》的子课题《老挝人民革命党巩固执政地位战略举措研究》调研报告,全面把握和深度挖掘了老挝人民革命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一些最新材料和典型案例,提出的启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得到我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报告的部分内容已被纳入我部向中央领导提交的《关于越朝老古四国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战略举措比较研究报告》中。中组部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同志批示:“建议呈报国强同志和部务会成员阅。报请洪祝同志审示。”中组部原常务副部长赵洪祝同志批示:“这个课题研究做得比较好,下了很大功夫,很有参考价值。同意欧阳同志意见。”“请国强同志酌:可否作些精炼后报送中央领导参阅。”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批示:“同意洪祝、欧阳淞同志批示意见。”目前,研究报告已以中央组织部的名义呈报中央领导参阅。如中央领导同志有批示意见,我们及时向你们反馈。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

  2007年4月2日

 

回到目录

 
   

 

 
 

《求是》内参编辑部的来信

   

  2007年2月1日《社会科学报》以第3版的整版篇幅发表我所汪永成、黄卫平、程浩的文章《直面社会利益主体政治化》,该文是根据我所在200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改编而来,文章发表后受到《求是内参》等媒体的关注。五年来该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见解还能引起媒体和舆论的重视,表明研究所适度超前的研究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原文如下:

  黄卫平老师:

  您好!

  我们在2007年2月1日的《社会科学报》上读到您参与撰写的《直面社会利益主体政治化》一文,文中理性、深入的阐发,发人深省,尤其是文章最后一个部分中的对策探讨,使我们深受启发。

  《求是内参》是党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主办的、面向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同志的刊物,主要关注和反映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黄老师,如果您今后在您的研究领域中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欢迎为我们《求是内参》撰稿。谢谢!

  此致

敬礼!

 求是杂志社内参编辑部

  2007年2月8日

 

回到目录

 
   

 

 
 

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从2004年始,研究所黄卫平、张涛教授参与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子课题:“经典作家关于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基本观点研究”的相关工作。黄卫平教授被聘请为课题组首席专家。在中央编译局俞可平教授的直接领导下,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许多子课题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由黄卫平、张涛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民主与政治文明》初稿已经编辑完成,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将在今年正式出版。同时,黄卫平、张涛完成了一系列经典作家关于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基本观点研究报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民主集中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资产阶级民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党内民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基本观点概述》、《列宁关于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基本观点概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民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民主》。所作的这些工作得到了中央编译局领导的充分表扬和鼓励。我所还连续三年编辑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汇编。

 

回到目录

 
   

 

 
 

吕元礼教授研究获得新加坡政府高度肯定

   

  吕元礼教授的新加坡研究,引起了新加坡总理关注。2007年4月的第二周,新加坡国会就部长等人的加薪问题展开了为期数日的辩论。其中,内阁总理李显龙的发言,介绍了吕元礼教授的新加坡研究。2007年4月1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李显龙总理华语发言摘要》。李显龙总理说:“杨莉明议员前天提到的深圳大学的吕元礼教授,就曾在新加坡逗留,全面研究政府的管理体制。他正在写一部书来讨论新加坡的制,他问了两个问题:一党长期执政何以保持活力?一党长期执政何以保持廉洁?这两个问题也是我们自己应该思考的基本问题,议员可以思考,国人也应该慎重考虑。”

 

  《联合早报》同日刊登的《杨莉明:深圳大学教授表扬我国廉政》的报道,摘登了新加坡国会议员杨莉明女士在国会中的发言。发言介绍了吕元礼教授对新加坡廉政经验的总结。杨莉明女士说:“中国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吕元礼教授就此深入研究了新加坡的‘一党长期执政何以保持廉洁’的作法,并且用四句话来形容新加坡的制度。这四句话是:一、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贪;二、以俸养廉,使人不必贪;三、规固廉,使人不能贪;四、以法保廉,使人不敢贪。”杨女士举其中一句解释说:“所谓‘以俸养廉’,指通过给予公职人员较丰厚的薪金,让他们能过较为体面的生活,最终达到‘使人不必贪’的结果。”她认为:“吕教授也点出了新加坡制度的核心,即诚实看待人性:政治领导人既是‘社会人’也是‘经济人’;诚实看待政治:它是让人献身的事业,也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换句话说,我们对政治领导人的品德要求高,但也必须提供优良的酬劳,制定严格的条规和法律,才能有效地维护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

 

回到目录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为吕元礼教授新著作序

   

    吕元礼教授新作《新加坡为什么能?》一书即将出版。该书受到新加坡高层关注。2007年4月26日,吕元礼教授收到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先生为该书所作序。

《新加坡为什么能?》序

新加坡总理 李显龙

    吕元礼教授自2000年以来发表了多篇有关新加坡政治文化和政府体制的论文。《新加坡为什么能?》这部书是吕教授多年研究的心得集成。

    我在去年阅读了吕教授的一篇讨论新加坡如何长期保持廉政的评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他的文章。吕教授文字精炼,又富洞察力,短短几行字,就概括了我们积累经年的治国方略。他对新加坡体制入微的观察,贯穿全书,为想了解新加坡的读者提供有用的参照。

    吕教授在书中凸显新加坡独特和可取的一面。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新加坡人读此书,也可获益,可以了解国家现有的一切得来不易,非理所当然的。就如吕教授在书中所述,无论是清廉和有效率的政府,团结和谐的社会,以及安宁和清洁的环境,都是辛勤耕耘,周详策划和有效实施的结果。

    然而,如吕教授所指出的,新加坡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我们发展的模式也非放诸四海皆准的。四十多年来,新加坡领袖和人民齐心建国。我们借鉴他人经验,择取其良策,也从错误中学习,不断改进。我们乐于分享经验,但是也深感自己的不足,许多方面离完善还远。此外,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际地位,新加坡经验难免有其局限性。以新中两国来说,国情相差甚大。新加坡地小,历史短浅。中国地大物博,人口约为新加坡的三百倍,而且拥有5000年悠久文明和源远流长的政治和学术传统。全球化的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正加速人类社会的变化。为求生存和发展,所有国家都得寻找全新对策。为了与时并进,发展方向和心态的改变,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此丢弃那些价值永恒的政策和道德观念。

    新加坡完全沉浸在环球化的大潮中。我们必须重新打造,才能成为全球网络的一个高效枢纽:一个四通八达又能为世界增值的国家。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策略,以保持新加坡独特的优势,确保这个岛国继续拥有优秀的政府,以便为下一代带来美好的生活。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吕教授和其他研究社会模型与政治体系的学者,才有理由继续观察新加坡的发展。

 

回到目录

 
   

 

 
 

张定淮教授香港政治问题研究引起中联办等部门关注

   

  香港政治发展研究是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开展的另一具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在张定淮教授的带领下,本方向研究人员利用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联络办公室、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本所的香港政治发展问题研究十分活跃,所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1、在学术研究方面,自2003年以来先后发表了论文13篇,其中《香港中产阶级的特点、心态及现状分析》被评为2004年广东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先后出版了两本香港研究系列丛书《1997-2005:香港管治问题研究》(2005年3月)和《面向二○○七年的香港政治发展》(2007年4月)(香港大公报出版有限公司)。

  2、在为党和国家的有关部门荐言献策方面:先后为各级党和政府部门撰写了若干篇内部研究报告,其中 “香港居民中国国家身份认同研究”,“如何认识现实的香港政治体制”和“香港行政主导体制问题分析与建议”的内部研究报告被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部门采纳。

 

   3、配合中央政府在香港的工作,在香港大公报发表了一系列时政评论文章,其中《回顾邓公治港设想》(2004年8月27日)和《行政主导也要与时俱进》(2005年4月19日)等文章不仅为凤凰卫视所点评,而且受到特区政府的重视,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4、受中联办邀请,张定淮教授于2005年7月-11月间为香港政治领袖研习班授课,其阐发的香港政治发展问题的观点和对现实香港问题的分析深受中联办同志的赞赏。2007 年4月24日,张定淮教授又受中联办邀请为该办正局级干部授课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