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9日-30日,由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和南山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社区和谐治理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市华侨城海景酒店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深圳大学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就深圳市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的制度创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讨。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谢庆奎教授,从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评价了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他认为,和谐社会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消除这种不和谐,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在基层,基层是广大民众工作生活的地方,许多社会问题都集中在基层,所以以消除社会矛盾为重要目的的和谐社会的重心应该放到基层。和谐社区建设是基层工作的重点,基层和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的,首要的当然是发展,不发展自己就没法生存。南山区人均GDP达到近两万美元,已通过了发展阶段,和谐社会建设就变成了头等大事,所以它是基层工作的重点。
谢教授还认为,南山区委、区政府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和谐社区建设有许多创新的地方,表现在:第一,主要领导重视、善于思考,形成了一种“一核多元”的体制。因为党委领导,区党委领导,然后政府、人大、政协、工青妇、包括业委会都发动起来,形成了“一核多元”的体制。第二,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中民众参与程度高,特别是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去竞选区委会的成员,甚至楼栋长,这一创新在其他地方还很少见。第三,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已经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六好”、“十无”、“两满意”,特别是“六好”已经形成了三级指标体系。第四,南山区的和谐社区建设有了这些特点和创新,在全国的社区建设中是处于先进的行列的,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概括起来,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特点就是:“党政主导,支部组织起梳理作用,党员带头、合作共治”。
作为主办方之一,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黄卫平所长认为,南山区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大体上体现了一个“双向互动”过程。第一是把体制外的政治参与冲动“吸纳”到体制内来有序释放,实现公民自主参与的有序化,这以“月亮湾片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设立最为典型。围绕环保问题、政府工程等问题,月亮湾片区社区业主、居民精英与地方政府及人大进行了多轮理性博弈,最后导致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设立。作为人大、政府民众之间的组织,人大代表工作站将社情民意经过综合再向人大系统输入,进而转化为政府决策,从而实现了社会自主参与的冲动被有序地吸收到体制当中释放。这也成为政府吸纳民意的一大创新。借助于人大代表工作站, 政府与社会实现了良性的互动。第二是把体制内的传统政治组织资源“嵌入”到体制外整合社会利益、代表民意、引领社会。在南山区最近开展的“十百千万”工程当中,重点发挥党员、公职人员在社区当中的作用。要求党员和公职人员在所居住的社区“亮出身份”、“浮出水面”,推动他们进入社区业主委员会,担任楼栋长、片长,参与社区义工队伍。作为体制内的资源,党员和公职人员服务身边居民,推进社区公益事业和关爱行动;同时在社区“浮出水面”的公职人员,及时地将政府相关决策信息及时准确传递给社区居民,成为社区范围内的政策的解说员和政策执行的推动者;同时他们也将居民的利益诉求反馈到决策系统,从而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通过体制内资源的“嵌入”与体制外资源的“吸纳”,党、政府与社会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从社区创新、社区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居民自治等多方面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南山区的社区建设实践既有“沈阳模式”的特质,又有“武汉百步亭”的神韵,同时它又是扎根于深圳市南山区市情区情的一种创新模式。 “南山模式”特点在于动用了传统组织资源,特别是社区党组织的力量来推进社区建设。它所具有的创新价值体现为把党的领导与构建和谐社区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三覆盖”——党组织覆盖、党员服务的覆盖、个体党员作用的覆盖,从而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他还指出,南山和谐社区建设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突出地体现为“强政府、强市场、弱社会”。从治理概念的本意上看,它强调的是伙伴关系,参与体平等性,谈判与伙伴关系,边界的模糊性、利益共融性。怎样培育一个强大的市民社会,是南山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此外,在强政府、强市场下,特别强势的社区工作站,可能会导致社区居民委员会弱化或者被边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陈红太研究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南山和谐社区建设的特色主要有四点:党领导社会;政府主导建设;发挥社区特色的优势;探索共治和长治久安新模式。他特别指出,南山和谐社区建设当中,党的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建设居民楼,党员身份亮出来,“三个全覆盖”等等,其本质就是黄卫平教授所指出的,“党充分发挥和利用体制内的组织和政治资源,让党组织和党员站出来代表社区利益。”实质就是党要领导社会,而不是让其他力量和其他组织领导。他同时也认为,要探索党领导社会、政府扶植、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社会自治的有效机制,特别是如何实现公民的有效参与还需要给予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家良首先强调了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显然与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是一致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为:一是注重历史与实际的结合。南山区根据社区的不同的历史情况,结合现实需求,有创造性地加强管理与提供服务,使社区居民的利益与需求有机结合。二是拓展党员和公务员资源的自治空间。南山开展“十百千万行动”,使党员和公务员在社区“亮出身份”,主动参选业委会委员,担任楼栋长,争做社区义工,把党员和公务员活动空间从所在的工作单位延伸到所居住的小区,参与社区自治活动,拓展党员和公务员资源的自治空间,使党政资源与自治资源有机结合。三是体制吸纳问题的典型模式。借用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先生的“行政吸纳政治”的思路,他提出大陆政府与公民关系“体制吸纳问题”模式,让公民需求与政府解决问题的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恰好是体制吸纳问题的典型模式。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主编鲍静女士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对南山和谐社区建设谈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南山社区模式”最重要的特点表现为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有效地加强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要落实到基层组织和每个党员身上,而南山区先后开展的“三个全面覆盖”、“十百千万行动”,“三个号召”,都是加强党和政府执政力的有效的制度创新。同时,“南山社区模式”在构建服务型政府方面作出了尝试。南山区将党员干部下派到基层、社区锻炼,服务社区群众,老百姓办事,转变职能、为民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举措。此外,南山社区模式在培育公民社会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公民社会需要党和政府去培育、管理、引导,只有他们的服务,才真正谈得上地方政府治理,政府才会真正变为有限政府,才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政府。南山区试点的典型社区通过党组织的力量,把一些非政府组织吸纳到党和政府的工作当中去,这是很好的尝试。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肖立辉认为,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实现四个结合。一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结合起来;二是把民主政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三是把党建工作和社区工作结合起来;四是把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针对学者们关于社区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关系的争议,他提出,可以将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合而为一,因为二者都是反映老百姓的利益要求的自治组织。由于社区工作站代表政府的意见,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代表基层群众的意见,这样一来,可以形成一种利益协调机制,政府和代表基层群体利益的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有一种比较理性的协商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小红女士也认为,南山区政府充分意识到经济发展之后所带来工作重心转移的必要性,并且适时地开展了和谐社区建设。政府从发展经济转移到对社会的管理上,一个政府从阳光政府到责任政府的转变。在和谐社区建设当中,还建立起详细的指标体系,如说有6个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再具体化为36项各级指标,各项评分标准多达125项,这有着很大的创新意义。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唐娟副教授,长期进行社区与基层治理研究。她将南山区和谐社区建设概括为四个方面:一、党在重塑基层社会秩序的领导形式创新,包括组织的建构、党员作用的发挥;二、在社区利益表达方面,人大代表作用机制发挥方面的创新;三、在社区资源发掘和多元共存上的创新,比如在物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四、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在社区的行政执行力的创新。通过社区工作站的建设,行政执行力大大加强了。她还认为,从创新意义上看,南山模式在党的领导形式、人大代表作为社区利益的代表,在利益综合与利益表达上作出了重要的探索。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邹树彬副教授也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以人大代表工作站为例,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设想。月亮湾片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是社会自主性和公民自发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然而它的设立以及日常的运转,显然也获得了南山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南山街道办事处以及工作站的支持。这里体现出了国家与社会相互合作的一面。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陈家喜博士从南山区社区党建实践出发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宏观上看,社区党建其实是在新的社会结构背景下执政党如何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南山区社区党建的开展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背景,即社会冲突与矛盾的不断凸显。从南山社区党建的做法上来看,也有三个方面比较鲜明的特点:(1)“组织覆盖”。通过对社区范围内各类党员进行摸底盘点,为调动党员资源,开展活动提供了前提。(2)党员动员。一是开展“十百千万工程”,让公职党员“亮出身份”,“浮出水面”,成为社区内各类组织的领导和骨干;二是将社区内的普通党员调动起来,如成立龙光社区工作站和老年党支部。(3)社区党委成立利益协调的平台。在前海社区把党委会作为平台,让业委会、物业、住区单位、社区工作站等都参与到里面进行利益协调。从南山社区党建的探索上看,在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有所作为,而且这种作用发挥应该更集中关注社会最突出的问题,如社会利益矛盾的协调和社会服务的提供方面。
最后,黄卫平教授和南山区领导分别做了点评和总结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