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Http://www.ccpri.com

 

为什么我们强烈关注民众就业?

  作者:张 涛 合作者:无
  刊物名称:重庆时报 期号:2004年8月31日     

  这几年,中国政府对就业的关注逐渐升温,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0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就业政策研究。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今年初,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年的预期目标是,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人民日报》8月28日有文章认为,我国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望超过900万个。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许许多多的辉煌。但是,平心而论在就业率方面则是谈不上改善的。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尤其是普通人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压力,虽然通过改革就业领域已经有了极大的个人可选择的自由,可一些人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  
  那么,究竟为什么就业问题引起我们如此强烈的关注?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严重的失业问题引起一些人的生存危机令我们担忧。一些人的相对生存状况,甚至绝对生存状况出现下降,突出表现是出现贫困阶层。这足以引起普遍的社会情绪,这种社会情绪会导致某种程度的社会紧张。由此我们担心社会的稳定。被赞为“平民总理”的温家宝,曾向媒体和官员们引述这样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超过8%%的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则是让人们普遍担心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大量出现。这一事实促使我们不能不重新思考经济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目的不是物资产品的生产,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而是全体人民生存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有一些基本的需求:食物、居所、衣着、卫生保健设施和教育设施。如果经济增长不能导致对这些需求的基本满足,那就偏离了经济发展的真正意义。尤其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中心点应当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最贫困的人民的基本需求。或者是,减轻贫困状况的目的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中国的发展目标要从“物的增长”转向“以人为本”。而就业是民生之本。  
  为什么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主要是中国仍然是不发达国家,社会财富的总量不大,没有条件建立发达的社会福利体系。因为通过高税收为社会福利项目提供资金不利于形成资本,也就不利于经济高速发展。而扩大就业则相对有效。通过就业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是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农民通过本地企业及外出打工等渠道取得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也已经占相对大的比例。如果失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将使居民收入难以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就将扩大低收入人员的数量,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速率相对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收入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救“穷”的主要对策是给他一个稳定的职业,从此意义上讲,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扩大就业率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而企业是就业的载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政府实行就业导向的增长政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流量统计 | 管理登录  

粤ICP备05077604号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大学 文科大楼四楼  电话:0755-26958062

网站维护:黄杰、周旺辉  ;网页设计:黄杰、涂春光、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