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Http://www.ccpri.com

 

传统节日放假:中国心的载体

  作者:张 涛 合作者:无
  刊物名称:晶报 期号:2007年11月14日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公布,我最认同的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当然,由三个小假期取代一个五一长假期对许多人家庭团聚的影响,的确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五一黄金周许许多多的人出行,并不是去旅游,而是回家,由于中国的农村与城市户籍的限制,以及一些城市的高房价,工作地与家庭所在地的两元结构,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政府的确应该考虑这很大一部分人的需求。 
   不论其它,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公共决策。多少年了我们过的节日,主要是政治性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这些节日对于强化我们的政治与国家的认同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然春节一向是被尊重的。近一些年来,中国的国际化的程度愈来愈高,西方的节日也在进入中国的社会,尤其是在“80”、“90”后的青少年中过“洋”节是一种时尚。我听说过有中学生是“洋”节必过。我还记得深圳的媒体在今年的西方情人节,即2月14日,曾经采访花店店主,店主就表示红玫瑰在2月14日是非常畅销的,可是在中国的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以及也可以是中国情人节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红玫瑰并不那样畅销。当然其中的原因也有赠送一支红玫瑰并不是中国情人节的最佳传统礼物。 
    我们的确不可以反对一些青少年的选择,宽容的态度才是理性的。可是我们不能不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命运,以及我们生活方式过度西方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并且就中国内部而言,少数民族的特色政府是尊重的,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少数民族身穿本民族的服装出席大会。可是汉民族的符号——服饰、舞蹈、节日等等是不是已经成为了被遗忘的过去? 
    传承传统文化、保护我们数千年的文化根脉,就必须使得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入我们的生活方式,换言之,成为“活”着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中不可以不使用汉字、我们的生活中不可以不说汉语、我们的生活中不可以不读中国书。我以为易中天在央视讲《三国》、于丹讲《论语》、王立群讲《史记》,对传承传统文化是有贡献的,甚至也可以说其是最有意义的作用就是使得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了解了《三国》、《论语》和《史记》,读这些书、听中国历史故事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除了我们的汉字、汉语、中国书以及饮食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多少我们的传统?汉服已经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我们不可以仅仅满足于还有“一颗中国心”,一颗中国心是需要载体的,现在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就是一个载体。过去这些传统节日可能由于不放假,就会准备的简单,甚至忘记,而现在放假了,我们就有了闲遐,为了这样的闲遐更有情趣,我们就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的民俗内涵,好好的去准备,热热闹闹的去度过。如果你有小孩子,小孩子一定会问“为什么今天放假?”,你就一定要给他讲讲清明、端午、中秋的中国故事,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在你对孩子讲的中国故事得到传承。做家长的你准备好了吗!我也给出版社一个建议,出版一本关于中国民俗节日的书吧,一定会好销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流量统计 | 管理登录  

粤ICP备05077604号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大学 文科大楼四楼  电话:0755-26958062

网站维护:黄杰、周旺辉  ;网页设计:黄杰、涂春光、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