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 ||||||||||
Http://www.ccpri.com | ||||||||||
|
||||||||||
不必害怕“贫民区”的提法 |
||||||||||
|
||||||||||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学问好的没的说,时不时的有惊人之语。前几日,在深圳做客南都公众论坛,发表《城市化与贫民权利》的主题演讲,认为“深圳完全可以率先兴建贫民区,在关外开辟一块土地专用。” 秦老师没有在深圳定居过,对深圳的城中村可能不太了解,实际上城中村不就是贫民区吗!改革开放30年,有一亿四千万农民工进城,不可能不出现“贫民区”,如果有人说没有出现“贫民区”,还是所谓创造了举世唯一的“奇迹”,无非是不愿意承认现实而已,是“报喜不报忧”的思维方式在作祟。 “贫民区”的确说起来是不好听,因为,平等已经是无可争议的权威符号,消灭阶级差别本是我们的目标,忽然在居住地方面对居民做明显的等级区分,分成为“富人区”和“贫民区”,这种感觉不免使我们尤其是政府尴尬,尤其是我们的政府又十分注意“形象工程”。当然,可能有一些人是忧虑大量的农民进城定居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实际上,居住地的“富人区”和“贫民区”,在许多的城市已是一个客观存在,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改变不了这个客观事实。 实际上,有了贫民区,也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农民移居城市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城市人口的增加,这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普遍达到80%以上的水平,目前中国城市化率仅仅达到42.99%。在计划经济时代通过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甚至又对城市人口搞减法,将城市人口遣返或下放农村,说到底这不是一个进步性的公共政策。目前的政策虽然开放了农民进城,但是没有公共政策支持帮助农民进城定居,这就不是一个完善的政策。 一般来说,农民向城市流动无疑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同他们过去的经济状况相比,他们会产生一种相对受益的感觉,即使他们处在城市社会阶梯的最低层,定居在“贫民区”他们也会产生这种感觉,他们仍然会认为生活变好了,更重要的是生活有了希望,有了美好的愿景。并且,农村移民仍然具有的是乡村的价值标准和观念,并不关心政治,政治并不是他们特别关切的问题。他们生来所关心的是食品、住房、就业方面的直接经济利益,他们是关切物质生活改善的现实主义者,政府和企业只要能够给他们带来这些改善,那怕是一点点改善,他们就会感谢和满足,而支持这种政策。 所以,我们需要解放思想,不要害怕“贫民区”一个提法,站在绝大多数的农民兄弟姐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想。让他们在城市定居下来,在城市有一个家。而不是像候鸟一样,春来冬去,过“两栖化”生活。我们现在应该认识到农民进城定居就是他的权利,在这个前提下,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