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 ||||||||||
Http://www.ccpri.com | ||||||||||
|
||||||||||
应试积弊不除,教育现代化沦为空话 |
||||||||||
|
||||||||||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了《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深圳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笔者不太赞成以确定性为追求的指标性发展规划,因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风险在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5年之后的事情或许可以预测,但是10年、20年之后的事情是难以预测的。因此规划应当尽量避免确定性的内容,而侧重趋势判断。以深圳教育局发布的这个规划纲要看,其中仍然包含了许多确定性内容。当然全国上下都在忙于规划,深圳也不能例外,即便如此,深圳的规划也应体现出更多的创新性。 昨日南都刊发了上海学者熊丙奇的评论,指出深圳版规划居然不提国家版规划纲要中的去行政化问题。笔者对此表示赞同,既然是一个中长期的教育规划,那么就不能回避体制性问题。在笔者看来,“去行政化”问题并不是教育体制中关键,当前教育领域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破除应试教育的积弊,深圳如果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创新,那对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贡献。如果应试教育体制不除,教育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应试教育的问题在学界和教育局已经说了很多年了,最近有许多高校开始自主招生,希望能够逐渐扭转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说简单一点,就是以高考为学习和教育的唯一目标的教育模式。自从进入小学开始便在为高考做着一切准备,高考成为人生是否成功的一项准则,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的人就沦为不成功的人、没有出息的人。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教育出来的人,除了考试能力外,其他能力和素养均明显不足。 笔者曾开玩笑说,中国男足、女足越来越差,与义务教育脱不了干系。为啥?因为美国学生在踢球的时候,中国学生都在学习。中国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我们税负一样在世界上是领先的,现在的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还好一些,三年级之后课业负担逐渐加重,每周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连周末都难得有自己的时间和安排。虽然现在教学比过去灵活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有所体现,但是教学方式也基本是灌输性的。 笔者问过现在大一的学生,中小学是否有《公民》课?学生告诉我没有。这让笔者大为惊讶,在许多国家,《公民》课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修养课,在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公民意识方面意义非同寻常。为了应试教育,我们往往要压缩自由活动的时间、体育活动的时间,裁掉一些无足轻重的课程。结果导致现在带眼镜的学生比例在增加,学生的体能在下降,平均身高方面,日本学生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中国同龄学生。不仅身体素质,中国学生在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的表现也不如日本学生,这是有研究可以说明。 在价值取向上,应试教育往往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作为人生追求。由于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判断和道德修养,大学生普遍将当官发财作为人生追求,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功利的社会取向。正如有评论指出的,现在的大学生不怎么喜欢听课和读书了,普遍对公义价值、民主政治、抽象理论、审美情趣和形而上思考没有什么兴趣。这种状况不能不说与侧重应试的义务教育有关联。 前些年,南京一位中学领导去美国学校观摩,让他真正感觉到了中国的学校教育之机械。有一个小学生书包非常重,里面却没有应付考试的材料和题集,而是几本厚厚的介绍古罗马文化的书。书包不用带回家,也没有家庭作业。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旧金山某中学校长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学校有多少个班级,原来美国的中小学都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跨年级听课考试拿毕业证。观摩使他认识到教育必须着重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能力提高,相应地必须有灵活的教育教学机制。 其实,国内关于应试教育的研究成果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改革应试教育体制的建议也非常多。深圳版的这个中长期规划如果仅仅是一个数字堆砌的蓝图,那显然是有缺憾的;如果不就积弊日深的应试教育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恐怕也难与深圳这个先锋城市相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