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Http://www.ccpri.com

 

新加坡执政党“一分为三”的领导思维分析

作者:吕元礼 署名:第一 合作者:黄锐波、魏军妹
发表刊物:理论探讨 期号:2003年第4期 转载情况:无
是否以“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专兼职研究员”名义发表: -1-(说明:"1"为是,"2"为否)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发展历程可以区分为鼓动民众奋起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时期和通过连续赢得大选从而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时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举世瞩目成就,就在于能够在革命时期领导民众取得结束殖民统治的胜利之后,又进一步在执政时期领导民众取得国家建设的成功。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时代的变化向从“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全新要求和重大课题。达到这一要求,完成这一课题,必须特别注意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领导方式。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领导方式的最为成功之处,是能够根据从革命到执政的时代转换,适时地运用“一分为三”的领导思维。一般来说,革命时期强调对抗斗争,其领导思维往往表现为“一分为二”;执政时期注重调和整合,其领导思维可以表述为“一分为三”。“一分为二”是将事物区分为左与右或A与B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革命时期,由于矛盾双方形成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态势,“一分为二”就必然强调矛盾双方的对抗与斗争,其表现形式往往为有A无B、非A即B。与“一分为二”不同,“一分为三”是在将事物区分为左与右或A与B两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二者之间寻求那个平衡二者又超越二者的中,从而将事物左、中、右或A、中、B地“一分为三”,并赋予中以协调、统领其余二者的突出地位。这里,中是就事物的静态而言;从动态来看,中也表现为和。概而言之,中就是静态的和,和则是动态的中。中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范畴,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实际上,“一分为三”的领导思维就是中和精神的具体体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历来强调以儒家思想治国。这里,我们试以长期担任人民行动党领袖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为例,在阐释“一分为三”的具体形式的基础上,阐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分为三”领导思维。 
     
  一.不A不B 
  “一分为三”强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毋过毋不及)。《尚书·洪范》云:“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上文中的“无偏无颇”等等,就是无过无不及的范例。从“无偏无颇”等范例出发,我们可以将“一分为三”的领导思维概括为不A不B。这里,A与B是对立着的两个极端。不A不B强调的是对立双方的互相节制:不要左,也不要右;不要过之,也不要不及。 
  李光耀关于寻求效率与平等、竞争力与凝聚力之间的平衡点或中间点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不A不B的领导思维。李光耀曾以阴的符号代表“平等合作的一切阴的原理”,阳的符号代表“刚劲威武、竞争力和求胜意志的阳的原理”。 他说:“‘阴性’就如同平等,越多‘阴性’,国家就越团结;而‘阳性’就如同竞争,‘阳性’越多,表现就越好。”〔1〕但是,阴与阳都不能过度,而必须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一方面,“过多的阴,也就是过多的平等,会导致全面的工作不力,表现欠佳”〔2〕。“过多的阴”在资本主义世界表现为瑞典和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前的英国那样的福利国家。由于广泛的福利要求课以重税才能使分配变得平均,使得尽力而为、按劳取酬的原理遭到削弱,民众普遍产生一种依赖心理,经济效能也由此减弱。这种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导致有才干和受过高深度教育的人不断从阴性高的国家如英国移民到阳性高的国家如美国。因为在阳性高的美国,人们的才干和努力能得到更好的赏识和酬报。“过多的阴”在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一大二公”和“大锅饭”、“铁饭碗”等极端平均主义现象。由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没有人肯努力工作,铁饭碗里的饭变得越来越少。最后,铁饭碗实际上变成空饭碗。另一方面,过多的阳“会带来高度表现,但却必须付出代价;人民没有一种国家团结意识。”〔2〕因此,每个国家都必须“取得一个平衡点,这也是介于国家团结和维持竞争力之间的平衡点。”〔1〕 
    需要指出的是,不A不B由于避免了走向极端的A或B,从而达成了一种适中或平衡,也就一定程度地兼顾了A和B。例如,新加坡由于避免了走向极端的“过多的阴”或“过多的阳”,从而在保持凝聚力和维持竞争力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点,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团结和竞争。一方面,政府允许人们保有他们赚到的大部分薪酬,人民因此愿意更努力地工作;另一方面,政府也以资产增值的方法来重新分配经济成果,而不是津贴人们的消费,通过让人们拥有资产来加强国家的团结。新加坡将上述做法概括为“各尽所能,各取所值,同时扶贫济困”。这里,“各尽所能,各取所值”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体现了阳的原理;“扶贫济困”又照顾了那些能力较差的低收入者,避免了极端贫困现象的出现,从而保持了国家的凝聚力,体现了阴的原理。这样,兼顾了A和B 的不A不B,也就在一定意义上转换为下面所说的亦A亦B。 
 
  二.亦A亦B 
  “一分为三”强调对立事物的平衡发展,互相补充。孔子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3〕上文中的张谓张弦,弛谓落弦。弓弦只张不弛,则绝其弓力,所以,“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弓弦只弛不张,则失其往来之体,所以,“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礼记·杂记下》)。从“一张一弛”的范例出发,我们可以将“一分为三”的领导思维概括为亦A亦B。这里,A与B分别代表矛盾不同的两个方面。二者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从而达到中和的境界。 
李光耀在处理新加坡与世界各大国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外交策略,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亦A亦B的领导思维。李光耀认为:“大国是挡不住的,就像兔子生活在老虎、狮子和猎豹之中,凭自己的能力是阻挡不住它们的进攻的。往往是你越逃避,它们越是追赶;与其这样,不如在老虎、狮子和猎豹间创造一种平衡,与它们都保持关系,利用它们的力量制约它们,使哪一方都难以得到兔子。”〔3〕(P169)外界称李光耀的观点是“兔子哲学”,并以讽刺的口气说:“兔子会早晚被吃掉的,只是吃兔子的是虎、狮,还是豹,现在不能确定。”李光耀反驳说:“只要使大国在这一地区始终保持均势,新加坡就能‘以夷制夷’。新加坡就不仅有安全保证,而且在大国科技和经济的推动下,新加坡还会走向繁荣。”〔3〕(P169)为了使处于大国夹缝中的小国新加坡能够生存发展,李光耀采取的外交策略是:一方面,亲近美国,以取得美国的支持和帮助,这是A;另一方面,也与被美国视为敌人的其他大国尽可能保持正常友好的关系,这是B。这样,新加坡就可以利用美国来平衡其他大国的力量,又可以利用其他大国使新加坡获得更多生存发展空间。 
 
  三.A而不A’ 
  “一分为三”强调适中而不过头。儒家文化对理想态度和状况的概括是:“威而不猛”、“泰而不骄”、“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从“威而不猛”等范例出发,我们可以将“一分为三”的领导思维概括为A而不A’。这里,A’是指A的极端形式。不A’就是要避免走向A的极端。 
  李光耀对新加坡与美国的关系问题的处理,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A而不A’的领导思维。新加坡独立之时,正值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冷战时期。世界也因此而大致区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非此即彼,势不两立。面对这种世界局势,新加坡选择了一条“亲美而不靠美”的外交路线。一方面,在1960及1970年代,东南亚局势受到越战及高棉问题的影响而相当不稳定,长期驻在新加坡的英国军队也决定自1970年撤离,没有美国的保护,新加坡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胁。因此,新加坡一直采取了一条亲近美国的路线。在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积极合作中,新加坡获得了重大收益。另一方面,李光耀并不赞同向美国一边倒,而是提出了自己的“大国均势”思想:“世界上大国之间的关系总是趋向于平衡的,没有哪一个国家是绝对大国,其他国家也不允许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个大国,因为它的存在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威胁,其他大国必然联合起来。欧洲100多年来四个大国俄国、法国、英国、德国之间就是这样。德国人太强大时,英法俄便联合起来;俄国人强大时,英法德便联合起来;法国人强大时,其他三国便联合起来。当今有三个大国:美、中、苏,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有一方强大时,其他两方必然联合。小国就是要在这种平衡中做文章。”〔3〕(P221-222)立足于上述“大国均势”的观点,李光耀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大国之间争夺激烈,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小国。小国在大国的争霸中生存的最好的办法不是依靠大国,而是独立于大国之外,玩自己的牌。”〔3〕(P183)他强调新加坡不能依附于任何大国,反对向美国一边倒。李光耀说:“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大国都是靠不住的。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牺牲小国的利益,但是小国的发展又不能离开大国雄厚的科技和经济力量。小国的外交就是与大国之间建立这样一种平衡,既能从大国获得经济和科技帮助,又不沦为大国的附庸。”〔3〕(P183)因此,新加坡虽然亲近美国,但不依附于美国,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反对美国。美国与苏联是冤家对头,但是,新加坡并没有完全倒向美国而与苏联对抗。1970年,当有记者向李光耀问及他是否说过新加坡准备为苏联修理军舰一事时,李光耀回答说:“我们愿意修理任何国家的任何船只,因为我们是为全世界的船只提供方便的。我们恰好位于海上枢纽的合适位置。我们乐于修理苏联的任何船只,不论是在南太平洋捕捞的拖网渔船,还是进行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活考察的科学考察船,正象我们乐于修理前来新加坡检修的德国、日本船只,甚至印度尼西亚的军舰一样。”〔4〕(P515-516)李光耀常以越南为例来说明小国外交上的失败。他说:“越南开始与中国关系最为亲近,后来受苏联拉拢,与苏结盟对抗中国和美国,美苏关系缓和后,成为苏联的牺牲品,越南又与中国、美国和好。越南失误的关键就是企图依附于一个大国。这是做不到的,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背一个小国作为包袱,所以,最后牺牲的必是小国。”〔3〕(P222) 
 
  四.A中有B 
  “一分为三”强调对立双方调和整合。《周易》中的六十四卦中开头两卦是乾和坤。这里,乾卦由六条连线组成,每条连线都代表阳,所以,乾卦意味着纯阳;坤卦由六条断线组成,每条断线都代表阴,所以,坤卦意味着纯阴。它表明,过程从简单的阴阳对立、奇偶对立开始。中间经过六十四卦的反复变化,或者说,经历了所有可能形式的矛盾,最后以既济和未济结束了整个行程。这结尾的两卦,从卦像看,正好是开头两卦中的阴与阳或阳与阴的相互交错,调和整和;也即是乾坤两卦各以己之所有,济彼之所无,各以己之所过,济彼之不及,从对立走向统一。北宋张载指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 .太和篇》)根据上述思想,我们可以将“一分为三”的领导思维概括为A中有B。它强调相互渗透,也代表相反相成。 
  李光耀领导创造的新加坡模式或新加坡道路,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A中有B的领导思维。李光耀说:“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没有一条万里长城,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3〕(P363)从一定意义上说,新加坡的成功之处,就是实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合理结合。人民行动党元老拉贾拉南曾经指出:“所谓新加坡道路,就是政治上的社会主义,经济上的资本主义。”〔5〕(P53)这就是说,新加坡利用资本主义的手段创造财富,运用社会主义的方法来分配财富。在发展生产力和积累财富方面,李光耀认为资本主义最有优势。因为“私有制刺激着人们进行生产和投资,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他说:“私人企业和资本主义的经营原则虽然会产生人剥削人的现象,但是,它的优点是能够激励人们进取和竞争。追逐利润是人的本性。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任务就是利用资本主义的这种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P366)在社会分配方面,李光耀又运用社会主义方法,坚决通过国家权力来调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之提供日益增多的经济赢利,然后通过各种税收对赢利进行重新分配,实现公平和正义,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下经常出现的失业、贫困和贫富悬殊的弊病。他认为,战后许多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之所以一个个从他们宝座上跌下来,原因是国家独立了、民族解放了,但享受独立、解放成果的却是少数高高在上的当权者。这些当权者享受着比以前殖民统治者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荣华富贵,而广大民众却依然像过去那样贫困。于是,新的革命便爆发了。因此,新兴独立国家的领导者必须特别关心社会利益的分配,让人民分享独立和经济进步的成果。李光耀提出的社会分配的原则是“机会均等,利益公正”。李光耀指出:“企业关心的是利润,政府关心的是社会公正和平等。只重视利润,社会会失去平衡,导致金钱至上,并渗透到政治领域,整个社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只重视公平,必然会产生平均主义,社会将走向贫困。两者结合才是最健康的经济发展道路。”〔3〕(P366)这样,在一些人视如水火不容的社会主义的具体方式和资本主义的具体方式,却在新加坡获得了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李资政南大演讲答问》,1996年3月17日《联合早报》。 
〔2〕《李资政向哈莎克最高苏维埃致词全文》,1991年9月21日《联合早报》。 
〔3〕谢永亮:《智谋大师李光耀》,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4〕亚历克斯·乔西:《李光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4月第1版。 
〔5〕韦红:《新加坡精神》,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流量统计 | 管理登录  

粤ICP备05077604号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大学 文科大楼四楼  电话:0755-26958062

网站维护:黄杰、周旺辉  ;网页设计:黄杰、涂春光、张程